教师培训课件:教学理念方法发展.ppt

教师培训课件:教学理念方法发展.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发展 李士锜 华东师大数学系 2008. 7 * 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是提倡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改进和发展, 例如: “以学生为主体” “探究创新” “情境教学” “合作交流” “学生活动” “情感体验” * 影响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因素: 时代的前进 文化的差异 地域的差别 哲学观影响 数学的理解 教育理论的倡导 教学法的实践 社会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 技术的加强 观念的变化 … … * 从改革的角度讲 教学不是中性的现象或行为 教学设计或分析带有倾向性 * 一堂课的评价标准 适合理论观点的 适合课程标准的 适合课本的 适合领导的 适合同事的 适合专家的 适合教师自己的 适合他人经验的 适合学生的 * 需要树立的基本前提 一堂好的课的最终评价标准,是能够适合当时、当地学生的现状和他们发展的教学 * 两堂录像课的比较分析 * 研究目的: 我们的数学教学在改革开放、国外理念引入、国内观念更新的大环境下, 确认教师选择的教学策略及具体的教学行为究竟是如何表现的,经历了十来年后到底发生了哪些演化,又有哪些方面没有改变; * 研究目的: 这些变与不变的实质含意有哪些,从纵向发展上梳理出特定的时代特征; 在此基础上,针对一些有意思的现象和行为,评价和归结出一定的发展走向,领悟在一定时期内我国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和传统继承的趋势,并反思其中的不足和倾向。 * 研究基本思路:个案比较研究 可比性的问题: 被比较的两节课的课题是基本一样的,教材内容也类似, 学生都是市级重点中学的初二学生, 两位教师都是当时较优秀的教师。 * 实际上,两节课的风格都具有非常的典型性,代表了那两个年代中好的数学课的流行教法,正好反映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特定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典型教法 * 类同之处 课题一样 内容类似,如例题,练习题 注重证明、解题练习 教师控制整个进程 * 类同之处 5. 采用类似的活动形式: 多种证明 师生问答 学生动手实验 讨论 解题 看书 * 两位教师教学行为上的重要差别 呈现定义: 一开始引入 / 证明定理后引入 有几条中位线: 告诉学生 / 仅作提示 与中线的区别: 告诉学生 / 仅作提示 熟悉定理: 齐声朗读 / 各自看书 * 两位教师教学行为上的重要差别 证明: 只关注证明 / 从猜想开始, 再考虑证明 情境题: 定理的应用 / 定理的引入 叙述定理: 一字不差 / 抓住实质 板书: 非常规范 / 简单扼要 教法重点: 讲深讲透 / 精讲多练 * * * * * 课堂提问分类 A.管理性提问 B.机械性提问 C.记忆性提问 D.解释性提问 E.推理性提问 F.批判性提问 * A.管理性提问—询问或是鼓励学生发言,如:“别的同学还有其它方法吗?” B.机械性提问—简单地询问“对不对?”,或只要求全班齐声回答显然的东西,如:“用了几条辅助线?” C.记忆性提问—提问要唤起知识识记,不需思考时间,如:“什么是三角形的中线?” * D.解释性提问—要运用知识做出阐述,需要一定思考时间,如:“底边指的是什么边?” E.推理性提问—要通过逻辑推理得到问题答案,需较长时间,如:“你为什么要连这条辅助线?” F.批判性提问—需变换角度反思,批评或作深层次思考的提问 * * 课堂提问比例比较 * 复杂性提问比例比较 * 简单性提问比例比较 * 学生主体性活动时间比例比较 * 深入思考:数学教学发展过程中的改革与继承 继承:保持了重视“双基”特色,但对创新能力缺乏要求 改革:对学生的开放程度大了, 更加体现了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ing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