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散文的文体流变.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1 当代散文的概念: ? 当代散文的范畴更小,杂文、报告文 学、史传文学、科普小品分离出来。 ? 主要指以记叙和抒情为主的短小精悍 的文章。 32 二、 散文范畴的几次裂变 第一次:“五四”时期,文学散文从传统的“文章” 系统中剥离出来。 第二次: 20 世纪 30 年代以后,随着杂文的繁荣,速 写、通讯、报告文学的勃兴,散文的概念由原来 的狭义、单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三次: 20 世纪 30 年代以后,杂文、通讯、报告文 学等先后走出散文家族; 20 世纪 50 年代末抒情散 文曾一度兴盛。 第四次: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关于“广义散文”与 “狭义散文”的争鸣,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 33 (一)新时期散文范畴之争: —— 贾平凹“大散文”与刘锡庆“净化文体”论 1 、 贾平凹“大散文” ( 1 )贾平凹“大散文”的实质 ■ “大散文”的观念是贾平凹 1992 年提出的。 ■ “大散文”一是强调散文的真情,有其生活实感, 有史感,有美感。二是强调扩大,或许也是恢复 题材面,不能把散文理解为那些咏物抒情式的, 要大而化之。 34 ? 特征之一 强调作品的真情实感、史感、美感。 ? 特征之二 强调作品题材的扩大,形式的多样。 第一章 中国散文文体流变 主讲人:司马晓雯 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 2 第一章 中国散文文体流变 第一节 中国古代散文 《中国大百科全书 · 中国文学卷》指出: “在中国传统的文学观念中,与诗词并列 为文学正宗的 , 还有另一种文体 ,即散 文。” ? 相对韵文(骈体文),泛指句法不整齐的 散行单句的文章。 3 一、中国古代散文概念的形成 (一)散体文章的形成 ■ 甲骨卜辞、铜器铭文 戊戌卜,今日旦,王疾目,不丧明?其丧明? ? 最早的散文集《尚书》 (含典、谟、训、诰、誓、 命六种) 4 (二)作为文体的“文章”概念的出 现 两汉时期具有初步的文体意识。表现在: 1 、“文章”一词已从先秦时的指代花纹、 文献典籍的解说及其礼法制度,改变为泛 指独立成篇的文字。 ? 公孙弘称赞武帝的诏书:“文章尔雅,训 辞深厚”(《史记 · 儒林传》) 5 2 、“文”与“学”、“文章”与“文学” 的概念区分 “文”或“文章”指有文采的作品,“学” 或“文学”指学术。 魏晋时期,文学进入了所谓“自觉的时 代”。中国古代散文进入了一个新的发 展阶段。 6 ? 陆机《文赋》 ? 萧统《文选》 ? 刘勰《文心雕龙》 ( 1 )对文体的区分很细,仅作为篇 名标示的文体就有 33 类。 ( 2 )把文体分为“文”和“笔”两 类,“文”指韵文,“笔”指非韵文。 7 (三)散体文的变体 —— 骈体文 ? 魏晋六朝时期,文章趋于骈偶,骈体文蓬勃而 兴。 ? 隋唐五代,文章又由骈趋散。文风复古,渐成 趋势。 ? 宋初骈文盛行,文风浮华颓靡。 ? 晚明小品(明中叶的前后“七子”、“唐宋 派”、“公安派”、“竟陵派”) 8 1 、骈体文的特征: ( 1 ) 对偶 ( 2 )句式以四、六字为多 ( 3 )辞藻华丽,讲究用典 ( 4 )注意声韵、平仄 经典范文:王勃《滕王阁序》 9 2 、散体文与骈体文的关系: 清代罗惇曧《文学源流》阐述的很明确: “周秦逮于汉初,骈散不分之代也。西汉 衍乎东汉,骈散角出之代也。魏晋历六朝 而迄唐,骈文极盛之代也。古文挺起于中 唐,策论靡然于赵宋,散文兴而骈文蹶之 代也。宋四六,骈文之余波也。元明二代, 骈散并衰,而散力终胜于骈。明末逮乎国 朝,骈散并兴,而骈势差强于散。” 10 二、“散文”概念的出现 ? “ 散文”一词,宋以前是没有的,只有 “今文”“时文”“古文”“文”“文 章” ? 唐代古文运动,实际是散文运动,只是 当时没有散文一词。 11 ? 有人认为,南宋罗大经所著的《鹤林玉 露》一书中的《文章有体》条,已提出 “散文”这个名词: 1 、“山谷(黄庭坚)诗骚妙天下,而散文 颇觉琐碎局促。”; 2 、书中又引周益公语:“四六句特拘对耳, 其立意措辞贵浑融有味,与散文同” 12 3 、洪迈《容斋随笔》也有“散文”词 条出现,也只在“骈”“散”对立的 意义上的有限使用。 4 、宋以后,“散文”概念较多出现于 著作,但概念内涵不一致。 13

文档评论(0)

sunhon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