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刘家窑交叉口交通安全评价报告
成员:袁锐 祁天浩 刘桐 范博 费玉婧楠
2016年12月
目录
TOC \o 1-3 \h \z \u 1.交叉口概况 3
1.1交叉口位置 3
1.2交叉口几何参数 4
1.3观测时间与地点 5
1.4交通流特性 5
1.5对比组交叉口特性 5
2.信号控制方式 6
2.1信号配时 6
2.2对比组信号配时 6
3.机动车交通流流量 7
3.1流量数据 7
3.2机动车流量换算 7
3.3流量分析与评价 8
3.4对比组流量数据与评价 8
4.非机动车交通流流量 9
4.1观测流量数据 9
4.2流量分析与评价 10
4.3对比组流量数据与评价 10
5.交通冲突分析 11
5.1交通冲突统计数据 11
5.2交通冲突类型 13
5.3交通冲突产生原因对比 14
5.4冲突数与机动车流量关系分析 15
5.5冲突数与非机动车流量关系分析 15
5.6左转保护型相位对于冲突的影响 16
5.7不同行人过街方式对冲突的影响 16
5.8非机动车道彩色铺装对于冲突的影响 17
6.交通安全评价 17
7.人员分工表 17
刘家窑交叉口交通安全评价报告
1.交叉口概况
1.1交叉口位置
图1 蒲黄榆交叉口信号配时方式
由地图可看出,研究区域位于:蒲黄榆路、榴乡路与南三环辅路交叉口。
刘家窑交叉口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东部,是南三环路上的一个交叉口。是南三环辅路与南北向的榴乡路和蒲黄榆路的交叉,形成该交叉口。榴乡路是G3北京段进入五环路后的快速路北延区段,是城区连接南部地区的干线,交通流量较大。
1.2交叉口几何参数
图2 刘家窑交叉口平面图
二、车道数量:北向南7车道进交叉口。
南向北6车道进交叉口。
西向东4车道进交叉口。
东向西4车道进交叉口。
刘家窑交叉口三维建模图如下:
图3 刘家窑交叉口三维建模图
1.3观测时间与地点
(1)观测时间:2016年11月2日,早7:50—8:20
(2)地点:南三环东路刘家窑桥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四角,调查员点位位于天桥上。
1.4交通流特性
刘家窑交叉口东西方向有高架三环路,分担大量东西向车流,东西向辅路车流量较少,主要是需要转向或是到达目的地的车流;南北向早晚高峰车流量大,早高峰入城,晚高峰出城车多人多,本次观测时段内,东向西左转车流量较大。
1.5对比组交叉口特性
本组的对比组选取蒲黄榆交叉口,蒲黄榆交叉口位于刘家窑交叉口正北860米,中间再无信号交叉口。刘家窑交叉口和蒲黄榆交叉口较为相似,南北方向在一条道路上,故南北向直行通过两交叉口的车流属于同一车流,流量相关,在早高峰时段,都有较明显的潮汐流现象。蒲黄榆交叉口在以下方面与刘家窑交叉口存在不同之处,后文将对这些方面对于交通冲突的影响进行具体分析。
(1)信号配时
刘家窑:四相位,左转为保护型相位,信号配时固定。
蒲黄榆:三相位,北向南左转为许可型(南向北6:00-20:00禁止左转),相位采用信号配时协调配置。
(2)控制灯:
刘家窑:圆形信号灯(带指向) 设有非机动车信号灯及左转弯灯。
蒲黄榆:圆形信号灯(无指向) 设有非机动车信号灯。
(3)人行横道
刘家窑:各进口侧均有人行横道。
蒲黄榆:东、南、北三面无人行横道 。
(4)彩色路面
刘家窑:四方向均铺设非机动车道铺装彩色路面。蒲黄榆:无。
(5)公交专用道
刘家窑:无。蒲黄榆:南北向干线最外侧车道设置公交专用道。
(6)左转待转区
刘家窑:东西向设置左转待转区。蒲黄榆:无。
(7)行人过街方式
蒲黄榆:只在交叉口西侧设有行人过街标线,其余三面为“马鞍式”过街天桥。
刘家窑:交叉口四面均设有斑马线供行人过街。
2.信号控制方式
2.1信号配时
刘家窑交叉口采用5相位配时,其表示如图所示。
图4 刘家窑交叉口信号配时方式
周期总长为290秒,全红时间2*3=6秒。由图可知,南北双向没有共同绿灯的情况,分析其流量,可得如下原因:
(1)南北双向的左转车流量为直行车流量的近三分之一,且只设有一条左转车道,由南北向流量特征决定南北向配时较短,为有效利用绿灯时间使其不存在较大的浪费,故开设南向北、北向南单独相位。
(2)桥下空间较大,若采取南北向共相位,不方便对交通流量的管理与控制。
在进行流量统计时,也发现了存在东西向相位绿灯和西向东左转时长较长,存在浪费现象。
2.2对比组信号配时
图5 蒲黄榆交叉口信号配时方式
蒲黄榆交叉口具有相较刘家窑交叉口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