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秦长城军团最后的归宿
在汉朝建立之前,有漫长北方边界的秦-赵-燕三国就曾经努力向北开拓。这既是为了巩固国防,也可以获得优质战马和骑兵兵源。期间,他们不约而同的修建了初代北方长城。那么,负责保卫边疆的秦军过着怎样的生活呢?他们的最后归宿是怎样的呢?
遗址所在的准格尔旗附近 位于黄河拐弯地带
后世曾在内蒙古准格尔旗的福路塔地区,发现过较为完整的秦文化遗址。那里的一切,都是这些秦国戍边者们的生活缩影。根据地理位置和出土文物的年代,遗址里的文物不会早于秦惠文王时代。而秦国在这一区域修建长城,则与秦惠文王开辟上郡和秦昭襄王攻灭义渠国有关系。
福路塔秦文化遗址位于初代秦长城的最北端
从福路塔的墓葬的文物来看,整个遗址区里的文物以秦文化为主。出土的扁壶和蒜头壶,都是典型的关中特色,与战国晚期到秦代的特色相吻合。各种遗物中珠宝很少,但是有很多的工具、生活用具、马具、武器和饰品。包括釜、勺、削、叉、钉、环、马衔、剑、戟、镞、带钩等风格朴实而粗粝。说明这里是一个由秦人居住和防御的军事据点。王侯官缶这样的器皿出土,证明这里曾经是国家管理的设防据点,是秦长城防御体系上的一环。
福路塔曾经也是秦帝国的最北方据点
在生活上,除了传统农具和兵器之外,还有不少马具出土。说明这里的秦人已经掌握了骑术。由于受到环境的影响,他们脚下的河套大地宜农宜牧,所以戍边者必然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而且秦人墓中出土的殉葬牛羊,也证明了此地的秦人有数量可观的牧群。在他们的食谱中,肉食有着一定的比例。
此类边境据点本身也是秦国的骑兵培养场
在守军成分上,此地可能和其他据点类似。既有前来谪戍的犯罪分子,主要负责比较繁重而且劳苦的工作。也有国家提供口粮的屯戍士兵,包括强制性服役一到两年的更卒。他们在服役期满后可以回到故土。在屯长和百将这样的小军官的指挥下,一切井井有条地运转着。有人守望哨所,有人负责监督操练,有人负责照看农田和牧群。在这个小小世界里忙的不亦乐乎,守望着一个个大漠孤烟的日与夜。
鼎盛时期的据点 会有大量的苦力劳役
除了中原式器具,当地墓葬中还有很多草原元素。整片墓葬群的发掘表明,有1/3的座墓葬有双耳罐、高领罐等器物。还有狗,牛,羊等牲口的肉块殉葬,这些兽肉全部围绕着人体摆放。墓里还配套出土了铜铃、铜兽首等北方草原文化的器皿。这说明这片据点中,有数目不小的戎族秦人,或者秦人归化的戎狄。他们以投降、联姻或者招安的方式,来到这个据点和秦人一起生活。长期屯戍或者定居的人,甚至可能就地解决个人问题,与戎狄通婚。
据点内的很多居民是义渠等戎狄后裔
面对草原上新的威胁--匈奴,不同族群的生活风俗互相影响,很多时候其实不分彼此。这证明了当时的秦人与草原部族有密切联系,也可以理解秦人在军事上对戎狄的利用。
从出土文物的年代看,秦人的器皿没有传统的鬲,但有铜釜被发现。这是秦国征服巴蜀之后才有的物质习俗变迁。而墓区里出现的汉初印玺和大量的秦国半两钱,说明这个据点一直坚持到了刘邦问鼎中原。
据点里的秦人器皿:王侯官缶
根据文献的记载,在蒙恬驱逐匈奴并降服了之前的戎狄后,他和驻军在此大举兴建长城,作为防御外患的藩篱。等到扶苏和蒙恬被赐死不久,陈胜和六国旧贵族也发动了大规模起义。守卫长城的秦军主力大举南下,只留下戎狄盟友和少数士兵坚持一些关键的据点。他们要坚持到叛乱被平定后,才能等着主力大军前来接收防线。
蒙恬与扶苏死后 秦军主力也被调往南方
但这些秦军或许很晚才会知道,南下的战友们在巨鹿之战中被诸夏复国者们全部屠戮。而在北方的草原上,匈奴这个部落联盟正在日渐崛起,威胁着秦人脆弱的防线。
伴随着匈奴骑兵的呼啸和突袭,这个秦军的小据点和蛮族盟友一起孤独地在这里坚持。他们奋力抵抗匈奴的围困,一直持续到汉初。期间,附近地区成为了匈奴右贤王的牧区。墓地中出土的汉印和少量汉代文物,也证明这里在汉朝初年还有人在陆续迁入。
匈奴联盟的崛起 威胁着秦人的落单据点
但根据历史记载,匈奴骑兵在汉文帝时代已经越过了此地。他们南下攻入上郡,甚至侦查到甘泉宫一带。公元前154年,匈奴骑兵再次威胁到关中。到公元前162年,汉文帝与匈奴单于达成协议,互不追究两国逃入对方的人口。如果汉人逃入匈奴,被汉朝边防军发现者就要就地处死。
所以,这个小小据点从秦末开始就和内地逐渐断连,大部分秦人强行安置的屯田也都陆续逃跑。但还有人不畏惧位置偏远,主动迁入。说明有逃入匈奴辖区的汉人遁入了此地。他们和守长城的秦遗民一起生活,在外族孤岛中求生。
扁壶和兽骨的组合埋葬 体现了秦戎风俗的交织
由于墓葬中没有出现汉武帝的五铢钱,说明这个小据点在公元前118年之前就结束了使命。彼时汉朝已经在公元前128年取得了河南之战的胜利,大将卫青沿着之前的秦长城向西行军,赶走了驻牧在鄂尔多斯高原上的匈奴部落。汉朝在当地设置郡县,此地也就开始归属云中郡管辖。
兽骨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