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血管病患者合并高血糖的现状与抗高血糖药物治疗 内容 高血糖的基本知识 心血管病患者合并高血糖的现状 抗高血糖药物的治疗 高血糖的相关概念 IGR: 糖调节(稳态)受损 IFG: 空腹血糖受损 IGT: 糖耐量受损 I-IFG: 单纯性空腹血糖受损 I-IGT: 单纯性糖耐量受损 IFG+IGT(CGI): 复合型糖耐量受损 DM: 糖尿病 IFH: 单纯性空腹高血糖 IPH: 单纯性餐后高血糖 CH: 复合性高血糖 简单描述高血糖状态 高血糖诊断标准中一些概念的界定 高血糖的诊断标准 高血糖的病因 高血糖的发生机制 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简称“三多一少”症状 2型糖尿病的特点: 早期轻症患者无明显症状,也有患者始终无症状 如果空腹及餐后血糖均明显升高,可表现: 口渴、多饮、多尿 食欲改变,进食明显增加 体重改变和疲乏 皮肤瘙痒 反应性低血糖 无症状性糖尿病逐渐增多 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 糖尿病发病或诊断之前大血管病变已经存在 内容 高血糖的基本知识 心血管病患者合并高血糖的现状 抗高血糖药物的治疗 中国心脏调查 中国7城市52家医院 2005年6月1日—8月31日 冠心病患者3513人 稳定性心绞痛 陈旧性心肌梗死 急性冠脉综合征 入组人群 冠心病患者常合并高血糖,且多被漏诊 OGTT :确诊糖尿病及其前期的方法 CHS给心血管医生的提示 与西方研究结果一致的是: 多数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糖 冠心病患者合并的高血糖存在大量漏诊 既往单纯检测FPG(空腹血糖),大多数高血糖个体漏诊 与西方研究结果不一致的是 中国冠心病人群的高血糖比例更高 中国患者负荷后高血糖的比例更高 内容 高血糖的基本知识 心血管病患者合并高血糖的现状 抗高血糖药物的治疗 降糖药物治疗流程 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分类 降糖药物的作用机制 双胍类口服降糖药 主要包括苯乙双胍和二甲双胍 目前苯乙双胍已经停用---可能引起乳酸酸中毒 作用机制(1) 二甲双胍:作用特点 增加基础状态下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和利用 抑制肝糖的产生和输出,有利控制空腹血糖 增加骨骼肌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氧化和代谢 改善周围组织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和受体后的作用,改善胰岛素抵抗 二甲双胍:作用效果 双胍类:适用范围 肥胖伴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病人的首选药物 双胍类:副作用 乳酸酸中毒 消化道反应: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口干、口苦、腹胀、腹泻等 肝、肾功能损害 加重酮症酸中毒 体重过度减轻 双胍类:禁忌(或慎用) 1型DM 糖尿病并发急性、慢性并发症 肝肾功能损害者(老年病人) 慢性胃肠疾病、消瘦、黄疸者 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或缺氧者 双胍类过敏者 严重消化道症状者 噻唑烷二酮类(TZD)口服降糖药 PPAR-? 激动剂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 ) 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 PPARs的分类 PPARα:脂肪组织、肝脏和骨骼肌、肾脏、肠亦可见 PPARβ/δ:体内普遍存在 PPARγ PPARγ1:脂肪组织、肝脏、骨骼肌、心脏、肠、肾脏、胰腺、脾可见 PPARγ2:脂肪组织 PPARγ3:脂肪组织,巨噬细胞和结肠上皮 PPARs的激活 天然的激活剂 不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 二十烷酸 合成的激活剂(药物性配体)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倍特类 非甾体抗炎药 前列腺素J2类似物 白三烯B4、D4类似物 激活PPAR-? 可增加胰岛素活性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TZD药物 罗格列酮 吡格列酮 作用机制 作用特点(1) 作用特点(2) 通过对胰岛素抵抗的中间环节发挥作用,起效比较慢(2-8周) 对空腹和餐后血糖都有影响 不易引起低血糖 肾损害与老年患者不须调整剂量 适用范围 在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一线药物 禁忌及副反应 肝毒性,禁用于活动性肝病或肝酶显著升高﹥2.5倍的病人 可引起体液潴留、体重增加、诱发和加重心衰、可能引起眼底黄斑水肿 不用于水肿的患者 不用于心功能不全患者 不用于1型糖尿病 TZD干预2型糖尿病患者CVD事件——PROactive研究(TZD的安全性) 增加需要住院的充血性心衰比例1.6% 增加程度不严重的低血糖的发生 增加外周水肿的发生 平均体重增加3.6kg 无肝毒性 不增加恶性肿瘤的发生 不增加致死性心衰的发生 糖苷酶抑制剂 抑制小肠?-糖苷酶活性:阿卡波糖(拜唐苹? ) 抑制?-淀粉酶与双糖水解酶:伏格列波糖(倍欣? ) 糖苷酶抑制剂:作用机制 小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