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鼠疫(plague)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内科 朱碧红 概述 鼠疫是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 )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一般先流行于鼠类及其它野生啮齿动物之间,借助鼠蚤叮咬而传给人。 鼠疫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未经治疗的腺鼠疫病死率达50%至90%。 ☆我国将其列为甲类传染病之首。 鼠疫是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历史大流行 人类历史上曾有过数次毁灭性的鼠疫大流行。首次大流行发生于公元6世纪,疫情持续了五六十年,流行高峰期每天死亡万人,死亡总数近一亿人。 历史大流行 第二次大流行发生于公元14世纪,持续近300年。这次大流行仅在欧洲就造成2500万人死亡,占当时欧洲人口的四分之一。 据记载,当时伦敦的人行道上到处是腐烂发臭的死猫死狗,人们把它们当作传播瘟疫的祸首打死了。然而,没有了猫,鼠疫的真正传染源——老鼠,就越发横行无忌。 历史大流行 估计欧洲有约2500万人死亡,而欧、亚、非洲则共约5,500万~7,500万人在这场疫病中死亡。当时无法找到治疗药物,只能使用隔离的方法阻止疫情漫延。 历史大流行 第三次鼠疫大流行始于1860年,起源于我国云南与缅甸交界处,至20世纪30年代达最高峰,总共波及60多个国家,死亡达千万人以上。 印度病死1200万 历史大流行 鼠疫也曾多次在中国肆虐。 最早记载:公元前5世纪-3世纪 19世纪末-建国前,发生6次大流行,患病115万,死亡102万 一些史学家认为,在李自成进入北京之前,明朝的京营兵士就正遭受鼠疫侵袭,元气大伤。 近年流行情况 1992年全世界报告发生人间鼠疫共1582例,病人大多集中在非洲,病死率为8.7%。我国29例,集中在西双版纳。 中国证实的鼠疫疫源地分布在17个省(自治区),动物鼠疫不断。 1994年毗邻的印度暴发鼠疫693例。 我国防治鼠疫的工作仍非常重要。 随着人类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和对鼠疫的科学认识不断加深,鼠疫目前总体处于平稳状态。 日本学者北里柴三郎和法国细菌学家A·耶尔森在1894年发现并描述了鼠疫病原体——鼠疫杆菌。 科学家还发现,如果能够在发病24小时内进行抗菌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都可以转危为安。 一、病原学 ☆鼠疫耶尔森菌 形态:椭圆形小杆菌,两端钝圆,革兰阴性兼性厌氧菌,有荚膜,无鞭毛,无芽孢。 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PH6.9-7.2,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抗原: 本菌抗原结构复杂,已证实有19种抗原,即A~K,N、O、Q、R、S、T及V/W等,其中FI 、V/W最重要,为特异抗原。 ☆ (1)荚膜抗原(FI抗原):产生的抗体有保护作用可用于诊断; (2)毒力V/W抗原:为菌体表面抗原,V/W抗原可使细菌在吞噬细胞内保持毒力,抗拒吞噬; 毒素: (1)鼠毒素:具有外毒素性质的毒素存在于细胞内,菌体裂解后释放,是致病及致死的物质; (2)内毒素:为一种类脂多糖,其所致的病理变化主要是末梢血管损伤、肾小管损伤和肝脂肪变性。 外界抵抗力 鼠疫杆菌在潮湿、低温、有机物中存活时间较久。 细菌于煮沸后1分钟、日光照射4~5小时可被杀灭。 5%来苏或石炭酸等在20分钟内可将痰中病原菌杀死。 二、流行病学 1 传染源 ☆鼠类和其他啮齿动物 鼠间鼠疫传染源黄鼠属和旱獭属最重要。 家鼠中的褐家鼠、黄胸鼠是人间鼠疫重要传染源。 各型患者均可成为传染源,以肺型鼠疫最为重要。败血性鼠疫早期的血有传染性。腺鼠疫仅在脓肿破溃后或被蚤吸血时才起传染源作用。 传播途径 (1) ☆经鼠蚤传播 “鼠→蚤→人”的传播方式是鼠疫的主要传播方式。 3 易感人群 人类对鼠疫普遍易感,无性别年龄差别。 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预防接种可获一定免疫力。 可发生隐性感染。 4 流行特征 鼠疫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人间流行前,一般先在鼠间流行。 鼠疫自然疫源性:世界各地存在许多自然疫源地,人间鼠疫多由野鼠传至家鼠,由家鼠传染于人引起。 季节性:与鼠类活动和鼠蚤繁殖情况有关。人间鼠疫多在6~9月。肺鼠疫多在10月以后流行。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发病机制 :细菌在引流的淋巴结内,被单核细胞吞噬,但不被杀灭,且能繁殖,细菌可沿血循环及淋巴管扩散,波及浅表淋巴结及纵膈、肺门淋巴结,引起剧烈的出血性坏死性炎症→腺鼠疫;细菌及释放的内毒素入血→肺鼠疫、败血症型鼠疫 病理 ☆基本病变为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细胞损害和急性出血性、坏死性病变。 局部淋巴结有出血性炎症和凝固性坏死,内有大量病原菌。 四、临床表现 潜伏期:腺鼠疫多为2~5天,原发性肺鼠疫数小时~3天,曾预防接种者可长达9~12天 。 ☆临床类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安徽省高考化学真题卷(含答案与解析).pdf VIP
- 司马光的故事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pptx
- 2014010904013王亮森题目四.docx
- 《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考试题库200题(含答案).docx
- 2023年楚雄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操作系统》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docx VIP
- 《接力切换技术原理》课件.pptx VIP
- 电子科技大学820计算机专业基础考研真题试题(含答案)2011—2016年.pdf
- 公司治理:基本原理及中国特色-姜付秀-第10章+法律机制.pptx VIP
- 课件:兽药的合理使用.ppt
- 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