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pdf

成渝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目 录 摘 要I ABSTRACTIII 第一章 绪论1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2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6 1.4 主要创新点9 第二章 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的机理分析10 2.1 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的相关概念及内容10 2.2 相关理论基础12 2.3 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机理分析16 第三章 成渝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现状分析18 3.1 成渝城市群的范围界定18 3.2 成渝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18 3.3 成渝城市群新型工业化发展现状分析28 第四章 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38 4.1 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分析38 4.2 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水平测度46 4.3 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的空间相关性研究51 第五章 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55 5.1 面板数据的计量模型构建55 5.2 影响因素衡量指标的选取55 5.3 影响因素模型估计56 5.4 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58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63 6.1 主要结论63 6.2 对策建议65 6.3 不足与展望之处68 参考文献70 致谢74 摘要 成渝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 摘 要 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两大动力,助推了中国经 济的高质量发展,新型工业化是新型城镇化的经济支撑,新型城镇化为新型工业 化提供承载空间,二者协调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的支撑和保障。成渝城市群是 我国西部经济相对发达、人口和城镇分布密集、综合实力较强的区域之一,其发 展目标要“努力建设成为西南地区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全国内 陆开放高地和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而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水平及 两化协调发展对实现上述目标至关重要。 本文以成渝城市群34 个地区单元为例,分析成渝城市群两化协调发展水平。 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和理论的总结和述评,并紧紧围绕中国特色这个社会大背 景,构建本文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成渝城市群两化协调 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并利用 ArcGIS 软件,分析两化协调度的时空分布特征, 并根据成渝城市群2013-2017 年的面板数据做影响因素分析,根据研究结果,提 出相对的政策建议,以促进成渝城市群两化协调发展。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发展水平上升,区域差距拉大。2013-2017 年以来,在两化发展水平方 面,成渝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水平逐年提高,但是区域间差异 却在不断扩大;在两化协调发展水平方面,成渝城市群整体的两化协调发展水平 呈上升趋势,并且重庆区域的两化协调度增加值普遍高于四川地区,两化处于协 调发展的地区个数由2013 年的3 个发展为2017 年的15 个,失调个数由31 个下 降为19 个。 (2 )整体呈“发展主轴高、两边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新型城镇化和新型 工业化两者的发展水平和两化协调水平呈相似的空间分布,整体以重庆主城区和 成都为两大核心增长极,呈“成渝城市群发展主轴高、两边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3 )六大影响因素对两化协调度均有正向促进作用。成渝城市群两化协调 发展与其社会经济水平、政府财政能力、工业化水平、居民消费需求、社会固定 I 重庆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投资和市场开放程度有密切关系,通过实证发现各自变量的系数均为正,其影响 力度依次是居民消费需求、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固定投资、工业化水平、市场开 放程度和政府财政能力,其中居民消费需求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两化协调发展 的主要因素,而政府财政能力和工业化水平存在空间竞争效应,即“虹吸效应”。 最后依据实证研究结论

文档评论(0)

136****65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55023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