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摘要I
ABSTRACTIIII
第1章 绪论1
1.1研究缘起1
1.2研究意义2
1.2.1现实意义2
1.2.2理论意义3
1.3文献综述4
1.3.1同性恋亚文化的研究历程4
1.3.2媒介与消费文化相关研究8
1.4研究方法12
1.4.1非结构深度访谈12
1.4.2 网络民族志12
1.4.3非参与式观察13
第2章 技术入口:男同群体在另类媒介空间中的身份认同15
2.1作为个体的自我认同:凸显数字自我16
2.2作为群体的身份展演:寻找群体 “边界感”21
第3章 文化动因:男同群体在媒介实践中的消费与被消费26
3.1对话语符号的消费:同性恋的说话之道26
3.2被消费的在场身体:践行具身性传播32
第4章 消费困境:社交乌托邦中的群体迷失42
4.1乌托邦神话的乱象与行径42
4.2在 “污名”与 “同化”中掩饰紧张47
第5章 空间实践:另类媒介消费中的抗争与回归52
5.1抗争:依附于大众文化的符码式消费抵抗52
5.2 回归:在另类空间实践中回归自我60
结论与讨论66
参考文献69
附录A:受访对象基本情况表72
附录B:受访对象访谈内容基本情况表73
附录C:访谈提纲74
致谢75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76
重庆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青年男同群体的另类媒介消费文化研究
摘要
同性恋现象古而有之,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且在不同的历史时空中
有着不同的文化表现。在媒介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另类媒介空间成为同性恋群
进行身份认同、社会交往的重要技术入口,群体 “边界感”更为明晰。与此同时,
青年男同群体在另类媒介空间中的日常媒介消费实践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另类媒
介消费文化景观,丰富、发展、重构了同性恋亚文化,展现出了青年男同群体独
特的精神气质。
基于此,本研究聚焦于青年男同群体在另类媒介空间场域中的日常媒介消费
实践行为,试图描绘出青年男同群体的另类媒介生存空间图景,并提出以下问题:
青年男同群体如何在媒介消费空间中进行自我身份认同及自我类别化?青年男
同群体在另类媒介空间中的消费实践带有怎样的群体意向?反映了当下青年男
同群体怎样的精神气质?青年男同群体目前所面临的消费困境及消费抵抗是什
么?他们如何在另类媒介消费实践中实现自我抗争与回归等问题。对此,本研究
采用非结构化深度访谈、网络民族志、非参与式观察在内的研究方法,对 10名
青年男同性恋者进行了线上或线下的深度访谈,并以我国目前用户量最大的男同
移动社交应用——Blued作为主要空间研究对象进行网络民族志研究,以及对青
年同志群体线上活跃的聚集点进行非参与式观察。
通过为期近两年的调查研究,本研究有如下发现:第一,以 “小软件”为代
表的另类媒介成为青年男同群体进行自我身份认同与群体身份展演的一个新
“技术入口”。另类媒介为青年男同群体构建了一个隐秘且自由的另类媒介空间,
大大提高了男同性恋者进行自我身份认同的自信,不断凸显数字自我进而由个体
的身份认同向群体间的身份区隔演进,在另类媒介空间中呈现出明显的群体 “边
界感”。第二,青年男同群体媒介实践中的 “消费”与 “被消费”行为不断地对
同性恋亚文化进行形塑与重构,他们既是这场消费实践中的 “消费者”也是 “被
消费对象”,并以此维持着群体内部关系的稳定,展现了群体独特精神气质,形
I
重庆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成一种以 “媒介”为主导的消费文化。第三,另类媒介因其隐蔽、自由、平等且
颇具抵抗意味的属性深受男同群体的青睐。作为与现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社会,另
类媒介为男同群体筑造了一个虚拟社交乌托邦神话。其中,过度自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