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 要
摘 要
挂糊油炸肉片作为油炸类食品之一,具有外酥里嫩的特点、深受各地消费者的喜爱。然而
肉片在腌制、挂糊油炸等单元操作过程中极易丢失水分使得肉片柴硬,食用品质变差,极大限
制了挂糊油炸类产品进一步生产。
为了改善挂糊肉片的嫩度品质,优化产品工艺,分析嫩度改变机制。本研究以猪里脊肉作
为原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响应面试验、动力学等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嫩化过程、
腌制过程、挂糊油炸过程肉片嫩度品质的变化;探究了腌制过程中的传质动态变化;分析了油
炸中心温度与肉片嫩度品质的对应关系;优化了产品加工工艺过程。研究成果可为挂糊油炸肉
片烹饪标准化操作提供理论支持,填补挂糊油炸类肉制品嫩化研究方面的空白。主要研究结果
如下:
1.分别采用木瓜蛋白酶、超声波法对猪里脊肉进行嫩化处理,以嫩化后猪里脊肉的保水性、
剪切力、组织蛋白含量及肌原纤维显微结构作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1)
木瓜蛋白酶及超声波处理均可以改善猪里脊肉的嫩度品质(P0.05 )。(2 )木瓜蛋白酶作用的
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浓度6 U/mL ,嫩化温度40 ℃ ,嫩化时间45 min ,pH 值7.0 ,此条件下猪
肉片的剪切力为8.84 N ,烹饪损失率为29.42% 。各工艺参数对试验结果影响的显著程度为:嫩
化时间>木瓜蛋白酶浓度>嫩化温度>pH 值。(3 )超声波嫩化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160 W-25
min ,此条件下猪里脊肉片的剪切力为11.78 N ,烹饪损失率为35.40% 。(4 )木瓜蛋白酶的嫩化
效果显著优于超声波的嫩化效果 (P0.05 ),可使肉片的剪切力及烹饪损失率降为原料肉的
41.10%及53.98% 。
2.通过构建动力学模型来探究不同食盐质量分数(1~5%)及腌制时间(0~5 h )的传质现
象及嫩度品质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食盐质量分数及腌制时间的延长,肉片的水分含量、
NaCl 含量及总质量逐渐增加,增加趋势有所减慢。且水分含量变化率及NaCl 含量变化率与肉
2
品质量变化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 =0.974) 。(2 )当腌制液食盐质量分数为 3%时,腌制扩散系
-10 2
数(De )最大为4.230×10 m /s ,肌动蛋白(45 kDa )、肌球蛋白轻链(25 kDa 、15 kDa )等电
泳条最为明显,肉片最嫩。随着食盐质量分数及腌制时间延长肉片中的必需氨基酸及总游离氨
基酸含量有所损失。综合理化、营养及成本因素,以 3%的食盐质量分数 2 h 内的腌制时间为
宜。
3.通过单因素结合响应面法优化糊料工艺配方,结合感官、理化指标探究淀粉种类、淀粉-
I
哈尔滨商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面粉比、水-粉比及泡打粉添加量对糊壳色度、挂糊效果及肉片嫩度品质的影响。结果得出:
(1)马铃薯淀粉、豌豆淀粉、玉米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较高,成膜性较好,其中马铃薯淀粉
感官得分相对较高为78.6 分。(2 )糊的最佳工艺配为:马铃薯淀粉添加量为75 g ,水分添加量
为99 g,泡打粉的添加量为 1.20%,此时剪切力最低为9.44 N 。各工艺参数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顺序为:水分添加量马铃薯淀粉添加量泡打粉添加量。
4.研究不同的油炸温度(160~200 ℃)油炸至肉品不同中心温度(60~ 100 ℃)时肉片剪
切力及烹饪损失率的变化,分析嫩度改变机制并优化两次油炸工艺条件。结果表明:(1)随着
中心温度的升高,肉质的剪切力呈阶段性升高。第一个阶段为 60~80 ℃,此阶段剪切力的增加
趋势较为显著(P0.01) 。第二个阶段为 80~ 100℃范围内,此阶段剪切力的增加趋势较为缓慢
(P0.05) 。(2 )综合MFI 、CSP、游离肌动蛋白及氨基酸含量认为,第一阶段剪切力升高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结合成不可逆转的肌动球蛋白分子;第二个阶段剪切力变化的
原因主要是由于胶原蛋白产生了溶解,使得剪切力升高不显著 (P0.05 )。(3 )肉样的剪切力
与烹饪损失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