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复习教案.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4 大连五中初三语文学案 设计人:高文 审题人:潘妮 鄢东石 范思扬 《愚公移山》 复习学案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二、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2、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 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 5、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山 6、指通豫南指通直,一直 三、一词多义: 方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方位,方向 《出师表》 有朋自远方来 地方 《论语》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方圆 《愚公移山》 余年幼,方出神 正 《童趣》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正,刚刚 《狼》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当……时 《观潮》 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巩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汝心之固,故不可砌 顽固 《愚公移山》 子固非鱼也 本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吾意固不杀人 坚决 《公输》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固然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穷 欲穷其林 走到尽头 《桃花源记》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尽,完结 《 愚公移山》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尽,深 《送东阳马生序》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贫穷  《鱼我所欲也》 通:指通豫南(通向) 初极狭,才通人(通过)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相通) 政通人和(顺利) 通计一舟(全,整个) 四、特殊句式 1、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 2、帝感其诚 (被动句) 3、何苦而不平 (宾语前置) 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定语后置) 五、重点语句翻译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2、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 3、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泥箕、筐子装上士石运到渤海边上。 六、通假字: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返回。 b.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 c.汉之阴,无陇断焉。 “陇”通“垄”,垄断指高而不相连的土墩子。 d.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e.河曲智叟无以应。 “亡”通“无”,没有。 课中学习案: 1. “方七百里,高万仞”,这两句写什么?其用意何在?“本在冀州之南”中的“本”,去掉行不行?为何要有此字?  “方七百里,高万仞”,这两句写太行、王屋两座山异常高大。写此二句,用意在于说明要挖掉这两座山简直是太难了,这件事非平常人所敢想、所敢为。这两句为后面写愚公作了铺垫。 “本”字,说明了这两座山原先的位置所在,这就为山被移走打下伏笔。若无“本”字,这句就失去此意,无此作用。 作者先写这一段是要为故事制造一个“悬念”:这么高大的两座山已经不在原先的地方,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力量使这两座山变动了位置呢?有此悬念,增加了故事的吸引

文档评论(0)

我思故我在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部分用户下载打不开,可能是因为word版本过低,用wps打开,然后另存为一个新的,就可以用word打开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