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与《蝶恋花》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 句中课题 - 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docVIP

《虞美人》与《蝶恋花》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 句中课题 - 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虞美人》与《蝶恋花》比较阅读 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 齐艳玲 教学目标:通过比较阅读,知人论世,披文入情,领会二词在思想感情、艺术手法上的 异同,进而总结词的一般艺术特点,在比较中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德国诗人何尔德林说:“人生充满劳绩,仍诗意地栖居大地上。”我国悠久的古代诗歌无不是人们对人生劳绩和内心情感的诗意表达。有这样两位词人,一个是亡国之君李煜,一个是太平宰相晏殊,他们都以小令见长,同属婉约词风。今天我们学习他们两个词人的词作《虞美人》和《蝶恋花》。 二、学习《虞美人》 1.学生介绍李煜,教师适度补充 2.学生自由诵读《虞美人》,之后找男女生各一人范读,再播放配乐朗诵《虞美人》。 3.整体感知《虞美人》 (1)请学生自由谈谈读词的感受点拨:本词所表现的是一个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恋,亡国之痛,失国之恨。他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去。 (2)全词笔法起伏跌宕,请同学们体会一下词人是如何将现实与回忆联结在一起的?点拨:全词虚实相间,三问三答,层层递进。一开头就问:春花秋月何时了?写的是眼前景物,因其至今未了,故有此问,这是实景。接着自叹自问:往事知多少。表明作者已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这是虚写,含有韶光易逝的感慨。忽然又转到眼前的景物上来——小楼昨夜又东风,是隔句间接回答第一问。于是登楼遥望,然而故国不堪回首,作者又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了,他很想知道,明月下的故国现在是个什么样子。由此自然过渡到下片,一开始又是虚写: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是作者想象中的故国图景。他把雕栏玉砌和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最后水到渠成,把一切都集中到一个愁字上来。 (3)听邓丽君演唱的《虞美人》词,进一步体会情感意韵。 4.品味意象⑴提问:春花秋月是何等美好之事物,可作者却为什么希望它快点结束呢?分析:春花秋月的确美好,但词人身份地位已变。原来锦衣玉食,宫女如花,朝歌夜弦,伴着春花秋月,如今成为阶下囚,见景生情,无限伤悲。这是一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姜斋诗话》)这是李煜惯用手法,如《望江南》词。(2)谈谈词人如何写“愁”?愁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为了能更好地表达这份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就要把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体的物象,这是以实写虚之法。此处引导学生拓展延伸,收集各种写“愁”的句子。(3)李煜词的动人魅力还体现在他广取形象,博采比喻的“愁”情抒发上。像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把无形的对故国家园的离愁别恨,视比作向东流去的一江春水,愈理愈乱的丝麻,极言愁情,这是以实写虚之法。 三、学习《蝶恋花》词。 1.简介词人晏殊 2.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蝶恋花》,教师范读《蝶恋花》。 (2)学生自由谈谈对本词的理解。 点拨:《蝶恋花》词词句清丽,善于运用烘托和反衬之法,写女主人公内心的悲苦,是离别之苦,独守空房的寂寞之苦,思念远在飘渺之中的亲人之苦。读之韵味悠长,词人心中似有所往。 3.品味意象(1)上片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 起句写眼前之景,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的哀愁。 第二句,写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这两种现象似乎不存在着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这里说是燕子的感觉,实际上写帘中人的感觉――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心理上也荡漾着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独守空房的孤独。 第三句“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点明了什么?有没有别的信息?这句在时间上由“今晨”回到“昨夜”。有两点变化。一是点明了幽怨、哀愁是因为“离别”,二是“怨”由隐微转为强烈――怨恨月亮不解人意。明月本无知无情,它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该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无理的埋怨,却正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及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触动。这与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机杼相类。 4.分析词的下片。 “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所见之景吗?“凋”字如何理解? 明确:①“昨夜西风凋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情景的回忆,有虚有实。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强劲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变化给予

文档评论(0)

我思故我在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部分用户下载打不开,可能是因为word版本过低,用wps打开,然后另存为一个新的,就可以用word打开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