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原文及翻译.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渔父》原文及翻译 原文 渔父(fǔ)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lǘ)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 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ɡǔ)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bǔ)其糟而歠(chuò)其醨(lí)?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 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mén)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⑾而笑,鼓枻(yì)而去,乃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注释译文 注释 1.既:已经,引申为“(在)……之后”。 2.颜色:脸色。形容:形体容貌。 3.三闾(lǘ)大夫:掌管楚国王族屈、景、昭三姓事务的官。屈原曾任此职。 4.是以见放,是:这。以:因为。见:被。 5.淈(gǔ):搅浑。 6.哺(bū):吃,一作“哺”(bū)。糟:酒糟。歠(chuò):饮。醨(lí):薄酒。 成语: 哺糟歠醨 7.高举:高出世俗的行为。在文中与深思都是渔父对屈原的批评,有贬意,故译为(在行为上)自命清高。举,举动。 8.沐:洗头。 9.浴:洗身,洗澡。 10.察察:皎洁的样子。 11.汶(mén)汶:污浊。[1] 12.皓皓:洁白的或 高洁的样子。 13.莞尔:微笑的样子。 14.鼓枻:摇摆着船桨。.鼓:拍打。枻(yì):船桨。 15.沧浪:水名, 汉水的支流,在湖北境内。或谓沧浪为水清澈的样子。沧浪之水清兮四句:这首《 沧浪歌》也见于《孟子·离娄上》,二吾字皆作我字。 16.濯:洗。 17.缨:系帽的带子,在颔下打结。 18.遂去,遂:于是。去:离开。 19.不复与言,复:再 译文 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边上游荡。他沿着江边走边唱,面容憔悴,模样枯瘦。渔父见了向他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么,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屈原说: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圣人不死板地对待事物,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世上的人都肮脏,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为什么想得过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让自己落了个放逐的下场?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腹中。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 渔父听了,微微一笑,摇起船桨动身离去。唱道: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 便远去了,不再同屈原说话。 作者简介 屈原: 战国末期 楚国人,杰出的 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 湖北 秭归)人。屈原的作品计有《 离骚》、《 天问》、《 九歌》(11篇)、《 九章》(9篇)、《 招魂》,凡23篇。传说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自尽, 中国民间五月五日 端午节 包粽子、 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 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渔父》选自《楚辞补注》,是战国秦汉间人记叙屈原事迹的文字,并非屈原所作。又可见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刘向《新序》等文献。本篇表现了屈原不愿同流合污,宁愿“伏清白以死直”的高尚品质。是屈原死后,楚国人为悼念他而记载下来的有关传说。和《卜居》一样都是后人为歌颂他的伟大品格所作。

文档评论(0)

我思故我在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部分用户下载打不开,可能是因为word版本过低,用wps打开,然后另存为一个新的,就可以用word打开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