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文体意识培养语文素养-2019年精选文档.docVIP

关注文体意识培养语文素养-2019年精选文档.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注文体意识培养语文素养   十届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上,众名师对议论文、小古文、诗歌、散文等不同文体的教学呈现,让笔者感受到了语文课浓浓的文体意识。反观我们的教学现状,常常会发现许多教师对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严重缺位,不管教什么体裁的课文,都会一一教成记叙文,以“千课一面”、死气沉沉的教学模式来主宰语文课堂。《人民教育》2013年第6期的“话题”指出:“文体在学生语文素养的积累中应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有无文体意识将直接影响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那文体意识缺失成因何在?如何发展性地培养文体意识呢?   一、文体意识缺失之因――错综复杂   1.对“课程标准”解读缺失   20世纪90年代末起,中考、高考作文为了规避以应试教育为目的,“按文体进行模式化训练”的写作倾向,提出了“话题”作文,写作文体不限。紧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出台,课标中对文体的界定不能说没有,但点到为止。于是淡化文体意识的阅读、写作教学堂而皇之成为中小学教师时髦的教学追求,这让语文教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试想,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制订者会是这样的一个目的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逐条细读小学各学段的课程目标与内容。各学段对承担课程目标的教材选文文体有区分,有各自的具体要求。它依据认知规律、理解的难度,分学段呈现,并注意反复性出现文体的阅读要求的提高。   再来看看课标中关于“文体”等语法修辞知识的教学建议:“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指导与点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而不在于对知识系统的记忆。因此,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这个建议明确指出文体知识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对课标研究的缺失使得有些教师在淡化文体的大环境下,不敢明确地谈文体。面对一篇篇不同体裁的作品,只能追求对文本内容的简单理解,而忽视了文本形式的把握。   2.对语文教材研究不够透彻   我国现代中小学语文教材多以单元形式编排。但课改之前,单元编排形式主要为“能力训练组元”“写作项目组元”“知识系统组元”等,于是语文教学出现了过于偏重理性和知识性,忽略其形象性和感悟性,丧失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和人文旨趣培养等问题。   为了纠正过去唯工具性的偏向,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课改之后的几种语文教材多以文化或生活话题进行“主题聚合组元”。这种编排体例以“语感、语文素养”来替代“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作为语文课程的目标,教师如果对教材编撰的演变缺乏了解,对现行教材编写意图认识不够深刻,就又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教学中只注重落实人文目标,对文体等形式方面的目标不加考虑,淡化、虚化文体。   例如,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以“冲突”为主题,安排了五篇课文,其中主体课文《寓言二则》(《矛与盾》《鹬蚌相争》)顾名思义是寓言,《小抄写员》是小小说、《大自然的秘密》是科学小品文,而选读课文《我看见了海》是一篇散文,《甘罗十二为使臣》则为话剧。   二、文体意识培养之策――三管齐下   自觉的文体意识不是单纯地具备某种文体知识,它是一种综合性语文素养,要在语文实践中与体验、感悟、理解等语文素养相互交叉、渗透,并实现对学生阅读、写作和交际表达能力的提升。文体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应立足课堂,做足课前功夫,并向课后延伸,做到课前、课中、课后三管齐下。   1.课前:明确文体意识要求,准确解读教材   什么叫文体意识?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金振邦教授指出:“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是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文体意识为写作者提供编码程序,也为阅读者为提供暗示解码方式。对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需要依托文本阅读实践进行。因此,教师应当利用教材中文体鲜明的诗歌、小说、剧本、童话等,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发展学生的阅读技能。基于以上的认识,作为教师应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除写写教育教学随笔、教学论文之外,自身应具备足够扎实的文体知识和足够丰富的文体阅读经验,方能准确把握一篇篇课文的文体特征,进而准确定位具体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文体意识进行有意识地、科学地渗透。   例如,在教学《负荆请罪》这一剧本时,教师首先必须了解剧本这一文体的特点,感受剧本对台词的推敲,对情节发展的安排,并梳理剧本《负荆请罪》与历史故事“负荆请罪”的联系与区别,方能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笔者认为本课教学目标可以定位“用抓主要戏剧冲突、揣摩人物潜台词的方法阅读剧本,从而感受人物形象”,教学重点则定位为“怎样阅读剧本”。这样一来,

文档评论(0)

anm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