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节
隐逸文化及其影响
隐逸现象的产生,是文人理想与现实矛盾的
体现,它是中国古代文人对处世方法的一种
态度,是中国文明史上贯穿始终的一个文化
现象。
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有隐士出现,而关于
隐逸的思想,至迟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
即以孔孟思想为代表的儒家观念,和以庄子
思想为代表的道家观念。
一、隐逸思想
道家之隐逸——基于自由原则
儒家之隐逸——基于正义原则
佛教之隐逸——基于宗教原则
令儒道思想中所蕴涵的隐逸因素直接促成了后
世隐逸思想的形成,在佛教趋于中国化的过
程中,其天然的出世态度,以及心性理论的
发展,也对中国古代文人的隐逸思想发生了
综合作用。三者共同构成中国的隐逸思想
今道家思想主张顺应自然,要求个人摈弃一切
外在的诱惑,本着“虚以待物”的原则,通
过“心斋”“坐忘”的方式,达到齐物我
泯生死、逍遥游的境界。(逍遥游、齐物论
等)
心斋:指屏除杂念,使心境虚静纯
令坐忘:就是物我两忘、与道合一的精神境界
在某种意义上,道家思想为后世士人提供了
安顿心灵的场所。
令《论语·泰伯》:“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
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
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
且贵焉,耻也。”
《孟子·尽心上》:“天下有道,以道殉身;
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令孔孟强调的“道”,是儒家伦理化的政治理
想和政治原则的体现。其大致包含了由礼所
规定的君臣、父子、夫妇的纲常秩序,及由
仁所派生的仁政王道思想。
由此可见,作为士人处世态度的两方面
出世与入世,无论儒道,皆为内在有机的整
体。儒家之“出”,是为了更好地“入”;
而道家也非一味地逃避社会,而在处理人与
社会的关系方面,提出“材与不材”、“无
用之用”、“安时处顺”等观点,具有一定
的积极意义。
在严酷的政治斗争与社会动荡等外因的共同
作用下,儒道隐逸思想在东汉时期出现了合
流的迹象。详见《后汉书·逸民列传》、《魏
书·逸士传》等
隐逸方式
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所谓隐士,因与政权采取不合作的态度,而
易引起统治者的猜忌。
韩非子以“不臣天子,不友诸侯”为名,诛
杀隐士狂矞、华士,并厉言:“赏之誉之不
劝,罚之毁之不畏,四者加焉不变,则除
之
令钟会以“清洁王道”为名诛杀嵇康
武则天对付武攸绪,采用监视的办法:“安
平王武攸绪.求弃官隐于嵩山之阳。太后
疑其诈,许之,以观其所为
唐玄宗对付卢鸿一,则采取先礼后兵的办法,
卢氏不得不还朝依顺
令《宋史陈抟传》载:“(周世宗)命华州送
(抟)至阙下。留止禁中月馀..既知其无
他术,放还所止,诏本州长吏岁时存问。”
白居易《中隐》诗:
令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牢落,朝市
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
非忙亦非闲。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终岁无公
事,随月有俸钱。君若好登临,城南有秋山;君若
爱游荡,城东有春园;君若欲一醉,时出赴宾筵
洛中多君子,可以恣欢言。君若欲高卧,但自深掩
关;亦无车马客,造次到门前。人生处一世,其道
难两全。贱即苦冻馁,贵则多忧患。惟此中隐士,
致身吉且安。穷通与丰约,正在四者间。
出世与入世,隐居与做官,从道与从时,向
来是困扰古代文人人生抉择的矛盾体,是他
们烦恼和痛苦的根源所在
令至中唐始,中隐渐成为古代士大夫处世方式
的最佳选择,但是也不可避免地丧失了士人
所应承担的“兼济天下”的社会责任和历史
使命,而蜕化为文人解决生计和明哲保身的
现实策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