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史纲论文-我的1919电影观后感.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的1919》电影观后感 “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政府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美英等国操纵会议,无理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中国爆发五四运动,全国人民为拒签和约进行斗争,在巴黎的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让签字。” ——《中国近代现代史》 《我的1919》这部电影,我虽然在小时候已经看过,但作为一个大学生再次观看一遍,还是有很多新的感触,“巴黎和会”四个字儿在初中课本上就已经听过很多次,记得中考前背了很多相关的历史知识,但现在几乎都忘却了。而且对于其具体情况并不是很了解,只知道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是中国近代史与现代史的分界线,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等等,纯粹只是为了应付中考。而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极好的电影,它不像平常看的那种战争片,整片充满着鲜血和枪炮声,但是,它无时无刻不充满看不见的硝烟,充满着悲壮。1919年是个特殊的时间,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1918年,历时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初,中国驻美公使顾维钧作为本国政府的全权代表赴法国参加巴黎和会。中国虽然是战胜国,但在和会上却处处受到歧视,野心勃勃的日本政府更企图继承德国在胶东半岛的特权。辩论会上,顾维钧慷慨陈词,从历史、人文等诸多方面阐明中国必须收回山东的严正立场,由此获得全世界与全国的一致称赞。为争取在法华工的同工同酬,顾维钧的好友肖克俭在巴黎组织游行罢工,遭到法国警察逮捕。获释之后,他仍然积极投入唤醒民众的工作。然而,他和朝鲜革命者一起爆炸日本代表团所住旅馆的偏激行为使朝鲜和中国成为舆论矛头的指向。巴黎和会最终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决定由日本继承德国在胶东半岛的特权。国内由此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肖克俭等人也在巴黎集会抗议。而软弱的北洋政府竟然逼迫代表团在和约上签字。代表团团长陆徽祥等人左右为难之下只好出走,代表团仅剩顾维钧和王正廷两人仍在坚外交斡旋。肖克俭作为一个典型的愤青,眼见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中国的现状,愤然给爱妻留下遗书,在凡尔赛宫广场举火自焚。而最后的那一个占满全屏的不字,表现出中国外交胜利的起点:第一次坚决地向列强说“不”。至此影片便到了结尾,画上了一个还算圆满的句号。 《我的1919》这部电影,虽然只是一部故事片,但作为一部对艺术及观赏价值有所要求的影片,并不是为了完全冷静地还原历史真相,但也让我真实的感受了那个年代,那些人,那些故事,以及“弱国无外交”这五个字的苦楚与无奈。但是一群来自中国的外交家们,他们剪掉被西方嘲笑无数的辫子,穿上西服,远赴巴黎,只为不辱使命,收回山东。这样让我不禁想起蔺相如的故事。而这次外交的主角,年轻气盛的顾维钧,是一个传奇人物,他既被国民党通缉过,也被共产党通缉过。作为一位近代职业外交家,唐德刚曾经在他的《社会文化转型综论》中评价道:“中国百年外交史上只出了两个半外交家。一个是周恩来,一个是李鸿章。顾维钧只算半个。”时代的局限,政府的孱弱,让顾维钧只能以这样的面目留之后世。影片里顾维钧的所谓抗争,其实只是在精英层面上的,民众了解不到,即使了解得到也无需赞赏。因为纳税人养活这些外交官,其目的无外乎要求以其专业本领为国争利,外交官不能按其要求拒签,那么民众自然需要发泄其不满。所以有些人讲,打顾维钧的人是盲目的和愚昧的爱国者,我认为,顾维钧应该了解到民众意识的觉醒是近代外交的巨大转型和巨大进步,也是中国外交迈向近代化的题中应有之意。因此这顿打让顾维钧郁闷,但并没有让他走向反面,民意在他这边,他可以违抗政府的训令。 以顾维钧为代表的中国代表团与西方各国代表团成员的冲突、较量便成为中国与西方国家对抗的影射,影片塑造了分别代表政府力量的顾维钧和代表民间力量的肖克俭这两个“民族英雄”形象,刻画了他们身上的勇敢、智慧、民族精神、爱国情操等高尚品质。而且,影片浓墨重彩地表现了顾维钧在和会上,如何以一块怀表怒嘲日本代表,如何以他三寸不烂之舌舌战群敌,以至于被威尔逊总统比作诸葛亮。一句“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让与会各国外交官不禁鼓掌。当然,影片也着力渲染了民间青年壮志酬国、慷慨赴死,而国家、民族在这场国际大游戏中的失败、甚至被排斥在游戏规则以外的屈辱,在影片中却被弱化了、淡化了,甚至回避了,尽管影片中的几乎所有胜利都仅仅体现于他的唇枪舌剑,尽管中国最后还是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出卖,尽管影片也没采用大团圆的皆大欢喜的结局,但法国女性对顾维钧的一往情深,作为一种叙事策略,已经将一段悲怆的民族屈辱的悲剧历史几乎改写成了一个昂扬的民族英雄的正剧故事,影片的高潮,并不是欺侮中国的巴黎和约的形成,而是顾维钧的拒绝签字,影片用他所说的“我很失望,我很

文档评论(0)

_______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