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医学)液体制剂.ppt

  1. 1、本文档共1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说起乳状液,人们眼前也许马上浮现出一杯乳白色的牛奶。其实除了食品之外,乳状液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油漆、农药、化妆品等,都属于乳状液。甚至连人体消化也离不开乳状液的作用,如脂肪必须在胆汁的作用下转变为乳状液才能被人体所吸收。   乳状液的形成,一般是指一种或几种液体以小液珠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种不能互容的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但仅仅两种不相容的纯液体(如油和水)并不能形成乳状液,它们必须在乳化剂(如肥皂)的作用下才能稳定。乳化剂是乳状液形成所必不可少的成分,乳化剂分子往往有两个分别亲水和亲油的端基,亲水基与水结合,亲油基与有结合,在水和由之间形成过渡层,从而降低水和由的界面张力,使溶液得以乳化 四、影响乳剂类型的主要因素 1.乳化剂是决定乳剂类型的重要因素 乳化剂被吸附于乳滴表面,形成界面膜。界面膜向界面张力大的一面弯曲。 膜 水 油 水 油 水 油 界面吸附膜示意图 ①HLB值大   ②HLB值小 * 固体微粒乳化剂对乳剂类型的影响 固体微粒乳化膜示意图 θ 油 水 θ<90° θ θ>90° 油 水 * 四、影响乳剂类型的主要因素 2.相容积比的影响 相容积比:油水两项的体积比。 不考虑乳化剂时,油相体积<水相体积,易形成 O/W 型乳剂;反之,可能形成 W/O型乳剂。相同条件下,O/W 型乳剂比W/O型易形成,且稳定。 一般乳剂的分散相浓度在40%~60%之间比较稳定。 < 25%乳滴易分层; >60%时,乳滴易合并或引起转相。 * 决定乳剂类型的因素是什么? 乳化剂的种类 乳化剂的性质 相体积比(φ) 相体积比(φ)= 分散相体积 乳剂总体积 ×100% * 五、乳剂的稳定性 分层(乳析) 絮凝 转相 合并、破裂 酸败 Creaming flocculation Phase inversion acidification emulsion * (一)分层 现象:放置后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  原因:分散相和分散介质之间的密度差(由重力产生) 措施: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调整相容积比 O/W型乳剂,分散相粒子一般上浮;  轻轻振摇即能恢复成乳剂原来状态;    容易引起絮凝和破裂。 分层特点 * (二)絮凝 现象:分散相的乳滴发生可逆的聚集 原因:电解质和离子型乳化剂可能使乳滴的电荷减少,ζ 电位降低发生絮凝 措施:调整ζ电位 可逆过程,轻微振摇能恢复乳剂原来状态; 絮凝有利于乳剂稳定; 絮凝状态仍保持乳滴的完整性,但是合并的前奏。 絮凝特点 * (三)转相 O/W型乳剂    W/O型乳剂 W/O O/W 转相的原因 现象:由于某种条件的变化而改变乳剂的类型称为转相。 1.乳化剂的性质改变:   eg.油酸钠+氯化钙→油酸钙 O/W → W/O型; 向乳剂中加入相反类型的乳化剂——转相临界点 2.相体积比的变化: W/O型乳剂——ф50%~60%时易转相; O/W型乳剂——ф90%时易转相。 * (四)合并与破裂 合并(coalescence)——  乳滴周围的乳化膜破裂导致乳滴变大。 乳剂的破裂(breaking or creaking)——  合并进一步发展使乳剂分为油、水两相的现象。 原因:温度增高;乳滴的大小不均匀 措施:尽可能保持乳滴均一性;增加分散介质黏度 特点:合并和破裂是不可逆过程(乳化膜被破坏)   不可逆过程! * (五)酸败 抗氧剂 防腐剂 光、热、空气等 微生物等 变质乳剂 有效措施 现象:油相酸败,水相长霉,药物变化 原因:外界因素及微生物的影响 * 五、乳剂的制备 (一)制备方法 1.油中乳化剂法 2.水中乳化剂法 乳化剂 油 混 合 研 匀 水 初乳 水 乳剂 乳化剂 水 混 合 研 匀 油 初乳 水 乳剂 水中乳化剂法(湿胶法) 油中

文档评论(0)

WJDT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