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65.020
B 01
DB37
东
方
标 准
省
地
山
DB37/T 1311-2009
珍稀食用菌侵染性病害防治技术规范
Criterions for control I ing techniques on infectious diseases of
the rare edible fungi
2009-07-15 发布 2009-08-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 1311-2009
目IJ 1=1
本标准附录A、 B 为资料性附忌。
本标准由山JJ~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山。
本标准白山东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邹城市农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万鲁长、张柏松、安秀荣、高燕、黄春燕、单洪涛、郭惠东、辛志梅、陈长青、
邢作山。
DB37/T 1311-2009
珍稀食用菌侵染性病害防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杳鲍菇 (Pleurotus ery,刀gij) 、白灵菇 (Pleurotus 刀θbrodensis)、阿魏菇 (Pleurotus
ferulae) 等珍稀食用菌恒,染性病害的防治原则、综合预防和控制技术要求、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冬暖式大棚栽培的杏鲍菇、白灵菇、阿魏茹侵染性病害的安全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跑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儿是注日期的引用文刊,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刊的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山文刊,其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山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096 食山曲」生生标准
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2728 食山曲术语
NY/T 528 食山曲曲种生产技术规程
NY 862 杏鲍茹和白灵茹菌种
盯 5095 无公害食品食用菌
NY 5099 无公吉食品食用菌栽培墓质安全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GB 12728 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珍稀食用菌 rare edible fungi
原意指珍贵、稀有的美味食用曲指由野生食用菌经驯化选育栽培成功,食用、营养及药用价
值较高,商品价值突山,在栽培管理上技术要求较高,产量水平相对较低,目前仅有一定的栽培而积,
但产业化前景广阔、综合效益显著的新型高档食用菌种类的统称,如杏鲍菇、自灵菇、阿魏茹等。
3. 2
侵染性病害 infectious diseases
指由某种或几种具有寄生作用的病原生物侵染食周曲子实体或曲始体而导致于实体畸型、变色、腐
烂、变昧、僵化、萎缩或菌料发菌异常、其至不山菇等症状的病吉。此类病古区别于由竞争性或干扰性
杂菌号|致的食J-B菌 f实体成菌丝体病古。
3. 3
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42∕T 538-2009 旅行社品质旅游产品服务质量规范(湖北省).pdf
- DB42∕T 530-2009 鹤峰茶生产技术规范(湖北省).pdf
- DB42∕T 523-2008 居住小区信息管网设计规程(湖北省).pdf
- DB42∕T 518-2008 无公害食品 油菜主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湖北省).pdf
- DB42∕T 505-2008 湖北省燃气行业服务规范(湖北省).pdf
- DB42∕ 504-2008 城市居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规范(湖北省).pdf
- DB42∕ 501-2008 湖北省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数据交换规范(湖北省).pdf
- DB41∕T 551-2008 黄河滩蝗区东亚飞蝗综合防治技术规范(河南省).pdf
- DB37∕T 1341-2009 西瓜工厂化嫁接育苗技术规程(山东省).pdf
- DB37∕T 1316-2009 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山东省).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