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泉县版清明上河图》.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泉老街画里共有104个人物,每个人物、每个摊铺都能想到曾经熟悉的老街坊。昔日风情已逝,温情记忆尚存。每次走近老街,仿佛时光穿梭,在古朴与现实的交错中,在斑驳的带有记忆符号的纹砖瓦当中,激起无限瑕思。

1935年复置县之前,临泉县时称沈丘镇,俗称沈集,位置偏僻,民风淳朴。古镇规模不大,因势设街,弯曲窄狭。主街以大十字街为中心,有东、西、南、北四条主街,曾经是沈集的商业文化中心。由十字街向四方延伸百米,街道两旁店铺林立,方圆数百里商贾云集、热闹非凡。 2020年1月,临泉县文联请连环画家何保全和妻子于泉滢为《临泉老街记忆》一书创作插图。两位画家用近两个月时间创作了《沈集大十字街众生百态图》,再现了临泉老街百业众生相,集中描绘的104位人物栩栩如生,堪称临泉版《清明上河图》。 临泉版清明上河图 走进画中,看青砖黛瓦、寻斑驳印记,一幅幅老街景象仿佛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当下,如一部无声黑白电影,生动展现了清末民初至解放前后临泉老街的风土人情和市井百态。每个人物、每个摊铺都让人联想到曾经熟悉的临泉老街风情和难忘故事。 “首先,一条具有代表性的街道是整幅画的主体架构,我选择了临泉老县城的大十街。其次,要有丰富的人物,但人物不能是死的,他们之间要有空间或情感的联系,我选择的第一组人物便是骑毛驴的,以他为走向,创作了一个向他问路的人。骑毛驴骑累了,要停下来喝一碗麻糊,于是便有了卖麻糊和喝麻糊的人物形象。在小吃摊旁,还有一只找食的猫……”听着何保全生动的讲解,一幅具有生活气息的图景浮现在眼前。 吹糖人 画中,小贩身边挑子上放着一个半圆形开口木圆笼,里面有一小炭炉,锅里放糖稀,木架上插放着糖人。小贩用小铲取一点热糖稀,放在手里揉搓,用力一吹,吹起泡后便制成各式糖人或小动物。糖人好看好玩,玩后还能吃,孩子们都喜欢,见着就走不动了。画中,带帽子的男孩缠着爷爷买。另一男孩的奶奶腰里没钱,男孩气鼓鼓的、不愿离去。还有一个男孩在担子旁眼巴巴盯着糖人。“拨浪鼓儿风车转,琉璃咯嘣吹糖人”,每当看到晶莹剔透的糖人,总会唤起人们尘封已久的童年记忆,那是一份淡忘已久的欢乐与惊喜。 货郎担 画中,货郎担挑向十字街走来。他头带斗笠,手摇货郎鼓,以清脆而富有节奏的鼓声招徕顾客。担子里装着日常用品。沈集人称货郎鼓为“不棱鼓子”。有首《货郎儿》唱得好:“货郎儿,鼓儿摇,背着柜子满街串,生意虽小,货儿全。高喊一声:针头线脑花红线,木梳篦子胭脂面……” 流浪艺人 在吹糖人和货郎中间,有一老一少相携赶路,老人肩背一把二胡,是沿街卖唱的流浪艺人。老者白发苍苍、衣衫褴褛,小女孩十来岁样子。旧社会的卖艺人沿街卖唱,收入低微,生活困苦。看此画面,不禁联想到《长生殿》里唱词: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抵多少凄凉满眼对江山,俺只待拨繁弦传幽怨…… 代写书信 画中,代写书信的老先生原型是大十街口的王秀才。他衣衫飘飘,端坐在板凳上,鼻梁上架着断了一条腿的眼镜。一张破旧小桌上放着笔墨纸砚等书写工具,“代写书信”四字小幡铺在桌子上。王秀才头脑清醒,下笔干脆,文字工整。求书信的老妇人头裹黑纱包头,怀里抱着包裹,后面还跟着两个孩子,唠唠叨叨说着急要传达的意思。这种情况,组织文字全凭王秀才“捉刀”了。 剃头匠 画中原型为沈集有名的剃头匠亓瘸子,亓瘸子是泉鞍洲人,传说泉鞍洲出了12个树旗为王的,毛巡按破风水,结果出了12位悬挂磨庇刀布的剃头匠。剃头的人原型是沈集东门外卖杂鱼汤的何胖子,他总是笑盈盈的。何胖子围上白围裙侧着头,崩着脸。亓瘸子左手扶着何胖子脑袋,右手拿剃刀放到何胖子耳朵旁边,剃刀刀刃锋利,刚用庇刀布荡过,似乎能听到刀子刮脑袋时发出的吱吱声,看样子何胖子要剃光头。沈集人把剃光头叫刮光葫芦瓢。见到刚刮光葫芦瓢的人,狡黠的集人就会用手拍打光头者,同时说:“光头皮打一百,不生虼蚤,不生鳃(虱子)。” 稻香村酒馆 画中,两层铺面是沈集有名的稻香村,建县之前是沈集最大的酒馆,建县后施老凤饭馆最上档次。清末时,店主为刘右,说话狡黠,油腔滑调。后院枣树下有小戏桌,饭前可先在后院听魏二谜的道情或土腔土调的古沈清口小戏。沈集人喝酒有无令不成礼、不闹不过瘾的习俗,先是穿插“出门”走杯,然后伸手划拳。画中似能听到两位穿长袍、套马褂富绅的划拳声:哥俩好、六六顺、巧七枚……菜谈不上丰盛,一般两荤两素,烧鸡、猪头肉、花生米、变蛋;接着,炒肉丝、粉子馍、烧豆饼热菜上来。只有特别贵宾到来才会有黄焖鸡、烧大肠、红烧肉等硬菜上桌。 私人书摊 私人书摊原型为清末于兴国设在大十街口的私人书摊,经营私塾启蒙读物,同时兼卖门神、灶画、戏出年画、对子和八根柴扇画等印刷品,兼售少量碑帖、尺牍。画中一位穿大褂、上罩对襟黑马褂、戴着老花镜的老先生弯腰低头翻书。这位老先生原型是从沈丘县聘请辅仁书院教书的韩秀才。清末民初,图文并茂的儿童启蒙读物开始进入沈集,引来孩子们好奇。 中医种德堂 沈丘集中医发达,有“种德堂”“和春堂”“义和堂”“双和堂”“一善堂”“慈善堂”“仁和昌”“人和堂”“义和堂”等10个堂号。画中,药铺原型

文档评论(0)

文涛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