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千克和克》教材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单元《千克和克》教材分析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第三单元 《千克和克》教材分析文章内容由收集 ! 本站将为您提供 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 ! 第三单元《千克和克》教材分析千克和克都是质量单位,物体含有物 质的多少是它的质量。我国人民在生活中习惯以“物体有多重”代替“质量是多少”,因此 本单元没有使用“质量”这个词,仍然讲“有多重”。 全单元教材按“导入—教学千克—教学克—实践活动”的线索编写。 1 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有多重”这样的事情,并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在一年级 教材第二单元“比一比”中也比过哪个物体重、哪个物体轻。教材把这些作为教学的起点。 第 29 页照片中有两袋形状和大小都差不多的食品, 问学生 “哪一袋重一些?” 这个问 题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 教材紧接着用秤称的方法介绍了生活 中常见的磅秤、 台秤、弹簧秤、 电子秤以及天平等,让学生知道这些都是称物体有多重的工 具。 用秤称物体有多重,还需要计量单位。教材通过“称一般物体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 位”这句话激起学生学习“千克”的愿望,把学习注意力集中到“千克”上来。 第 30 页的底注介绍了千克可以用 “kg ”表示, 在生活中和教材的练习里经常使用这个 符号。“千克又叫公斤”只是一般的介绍,练习中不使用。 2 第一, 让学生知道 “千克”。教材在告诉学生 “称一般物品有多重, 常用千克作单位” 的同时,让学生观察台秤。左边的台秤上没有放东西,秤面的针指向“ 0”;右边的台秤上 有 1 袋红枣,秤面的针指向“ 1”。两幅图连起来看,这袋红枣重 1 千克。这是教材让学生 第一次感知千克。 第二,让学生体会 1 千克。教学千克不仅要知道它,还要体会它,建立初步的、正确 的 1 千克的印象。因此,教材要求学生称出 1 千克大米,装在袋里,用手拎一拎;称出 1 千克鸡蛋, 拎一拎并数一数有多少个;到商店里去看一看,哪些物品重 1 千克。希望学生通 过这些实践活动亲身体会 1 千克有多重。 在此基础上, 教材还让学生体会几千克, 如妈妈买 了哪些菜, 各重几千克, 你能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等。 这些活动都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 境中, 感受并认识千克, 是新课程加强的学习活动。学生开展这些活动不是玩,也不是一般 的做一做,而要用心去体会,有意识地去感受。 第三,让学生了解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教材中有许多照片,如 1 袋盐水鸭重 1kg 、1 袋大米 5kg 、电梯可载重 1000kg。结合认识秤的练习,用千克作单位显示一些蔬菜、 瓜果有 多重。还有“你知道吗”里介绍乘坐火车、飞机旅行时携带或托运物品的重量规定。这些素 材来自生活,选自学生的身边,引导学生带着新学习的知识去观察周围,去了解物体。 3 首先让学生建立直觉—— 1 克是很轻的。教材用天平称出 10 克黄豆,让学生看到 10 克黄豆只有几十粒,从而感到 1 克是很轻的。这是对“克”的首次感知,还使学生产生“ 1 克究竟有多重”的学习兴趣。 接着让学生体验—— 1 克有多重。教材通过图示告诉学生一枚 2 分硬币大约重 1 克, 并要求他们掂一掂,感受 1 克。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 1 克的印象,还通过“一根羽毛比 1 克轻”“一把直尺比 1 克重”凸现 1 克。 然后让学

文档评论(0)

jjwh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