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产碳青霉烯酶细菌是临床细菌耐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碳青霉烯酶指能明显水解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一类β内酰胺酶,分别属于Ambler分子分类中的A类、B类、D类酶 。 实验室药敏结果解读—碳青酶烯酶 产碳青霉烯酶细菌比产ESBLs、AmpC酶细菌具有更强的耐药性、危害性。 避免用: 青霉素、头孢菌素和所有的β-内酰胺类 碳青酶烯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可以用: 粘菌素 替加环素等四环素类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氟喹诺酮类(LVF) 由于产碳青霉烯酶细菌耐药机制比较复杂,目前尚无可以高效控制该类产酶菌感染的药物,临床治疗方案还需依赖药敏结果进行制定。 实验室药敏结果解读--碳青霉烯酶 产碳青霉烯酶等泛耐药株的出现值得关注,老药(粘菌素、多粘、米喏)新用,期待新药(替加等) 感控措施及抗生素干预策略有效减少耐药株 实验室药敏结果解读—产碳青霉烯酶 实验室药敏结果解读—多重耐药非发酵菌 近年来,以鲍曼氏不动杆菌、绿脓杆菌为代表的多重耐药的非发酵细菌引起的临床感染逐渐增多。 ICU、烧伤科、神经内外科、呼吸机使用及免疫力低下的老年患者常见。 常常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 这种耐药性的产生是多种耐药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各种β-内酰胺酶、膜通透性下降、迸出机制及生物被膜的形成等有关 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机制 抗生素 实验室药敏结果解读—多重耐药非发酵菌 根据全国多家医院的监测结果: 对于鲍曼氏不动杆菌,敏感性较好的抗生素: 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 对于绿脓杆菌,敏感性较好的抗生素: 碳青酶烯类、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 实验室药敏结果解读—多重耐药非发酵菌 实验室药敏结果解读—MRS 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 由于葡萄球菌环状染色体上插入一个外源性甲氧西林耐药决定子A(methicillin-resistant determinant A,mecA),能被诱导细菌产生一种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具有正常PBP的生理功能,但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亲和力低。 实验室药敏结果解读—MRS 实验室检测: 2003年以前,CLSI规定用苯唑西林检测MRS, 2003年,CLSI推荐用头孢西丁替代苯唑西林,用于监测MRS. MRS的实验室报告解读: 对于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应报告对所有β-内酰胺类药物(包括含酶抑制剂复合抗生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而不考虑这些药物的体外试验结果是否敏感。 可选用抗生素:复方新诺明、阿米卡星、多西环素、利福平(体外实验常敏感,但缺乏更多的临床治疗资料) 严重感染:万古霉素、替考拉林、利奈唑胺 实验室药敏结果解读—MRS 细菌的耐药性与耐药机制 实验室药敏结果解析 经验用药 主要内容 绝对耐药性(absolute resistance) 获得性耐药(acquired resistance) 是指一种抗生素的天然耐药谱(natural spectrum) 是指以前对某种细菌有效的抗生素后来出现了耐药性 细菌耐药性 细菌耐药性是一个全球关注的热点 细菌的耐药性与耐药机制 细菌的耐药性与耐药机制 原因 分析 1 抗生素的选择性压力 2 耐药基因的传递 3 3 医疗新技术的应用 4 4 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 5 其他因素 细菌的耐药性与耐药机制 1 抗生素的选择性压力 细菌的耐药性与耐药机制 耐药菌株极少 x x 耐药菌株为主 抗生素暴露 x x x x x x x x x x 2 耐药基因的传递 细菌的耐药性与耐药机制 敏感细菌 新的耐药细菌 突变 XX 耐药细菌 耐药基因转移 2 耐药基因的传递 细菌的耐药性与耐药机制 质粒接合转移 噬菌体转导 游离DNA转化 3 3 医疗新技术的应用 细菌的耐药性与耐药机制 (1)介入性操作 (2)各种留置导管的使用 (3)修复学设备使用 (4)手术等 破坏了微生物的生存环境 4 4 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 细菌的耐药性与耐药机制 农牧和水产养殖业: 在饲料中加抗生素喂养家畜和鱼类,以利其生长,但使微生物处于不利环境中 5 其他因素 细菌的耐药性与耐药机制 人群密度增高、交往频繁: 1万年前,地球上估计只有1-5百万人 现在近70亿,每平方公里密度提高了 国内和国际间交往和旅游度假人数增多 有利于耐药微生物的快速传播 细菌耐药的表现形式 产生降解抗生素的酶或钝化酶,改变抗生素的结构。 改变抗生素作用靶位的构型,使之不能识别。 获得分子泵(细菌主动外排系统)将抗生素泵出。 降低细胞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2026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南浦实验中学七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pdf VIP
- 一台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含装配图)-化工原理课程设计.doc
- 桥梁知识专题讲座课程PPT课件.ppt
-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 中华医学会.pdf
- 医患沟通技巧ppt课件.pptx
- 2024版糖尿病科普课件(完整版).ppt VIP
- 2022科学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科学课程的育人方向.docx VIP
- 黄帝内经-认识五脏六腑课件.ppt
- 温州二中2025(突破训练)020年七年级下学期英语期中试题(有答案,无听力).pdf VIP
-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微专题:PCR技术中的引物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