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下2.3 原子结构模型(一)教案.docVIP

浙教版科学八下2.3 原子结构模型(一)教案.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3 2.3 原子结构的模型(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原子的构成; 2.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具体内容,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3.了解卢瑟福实验现象和建立猜想的过程。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建立模型的能力,查找、收集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根据分析获得的证据,得出结论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1.让学生感受模型建立的发展过程,体念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感受科技发展和科学进步之间个关系。 【教学重点】 原子模型的逐渐完善的过程、原子结构修正过程中科学家质疑精神、证据意识学习。 【教学难点】卢瑟福实验的现象和结论的得出。 【课前准备】 课件(含视频或动画)、原子核和原子体积比的资料查找布置、轻重相差较大的二球、磁铁、小钢球、大灯杯、呼啦圈(2个)、学习单、橡皮泥(彩色多种)(分8组)、小白板配笔+擦(分8组)、黄豆类小颗粒多粒(分8组)。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说明 引入新课 展示水电解实验动画,提问: 水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而原子是化学反应中最小颗粒,那原子真的不能再分了吗? 若能分,请根据你的学习认知在学习单画出“原子”形状。 结合电解水实验,分析得出水分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这种粒子叫原子。 在学习单上画图,画出实心球模型。 先让学生自主构建原子模型并以此为“底型”不断进行与后续学习中新知进行比较得出修正。 原子是怎样的微粒呢?科学家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踏上了探究之旅。 实心球模型的得出 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的概念,建立了原子的实心球模型,为近代原子论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学习:(1)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2)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3)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活动一:利用橡皮泥制实心球模型并摆放在学习单上。 动手体会增加感性直观的体验,对原子的发展通过过程进一步深刻认识 西瓜模型的得出 视频学习: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 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原子是电中性的,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呢? 1.原子内有带正电的物质。 2.带正电的物质是怎样分布的呢? 活动二:利用橡皮泥制西瓜模型展示汇报,并摆放在学习单上。 通过先独思画图再组内交流完善。 汤姆生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一样镶嵌在其中。 画图,和课件上对照。 电子分布性问题让学生自行阐述并自圆其说,使学生学习动态调整完善 汤姆生的模型继承了道尔顿模型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这个不同? 仍旧是球体,且是实心球,但是可以再分,电子镶嵌其中,因为发现了电子。 核式结构模型 科学背景:1909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学生一起,用带正电荷的a粒子轰击金属箔。【本意是论证西瓜模型】 视频:实验装置+现象再现; “慧眼识矛盾”:现象差异产生原因? 模型改进。 用粒子撞击探测、推断微粒内部结构是现代常用研究方法。 通过图片和动画引导学生说出实验现象,对应的实验现象推导的结论。 演示:轻重球撞击现象; 吸引的两物体近距离旋转稳定。 了解装置; 预测西瓜模型背景a粒子轨迹; 描述现象:1.大多数的a粒子直接通过。2.少数a粒子发生偏转。3.极少数被弹回。 1.大多数的地方是空的,中间有一个核,电子分布在核的外面。 2.核很小、但是所占质量很大的核。 3.电子在核外绕核高速运动。 通过直观动画模拟让学生能有直观,并将抽象的模糊的微观放大展示。 “电子绕核高速运动”借用旋转实验来说明,不过与真实还是有一定不符性。 同学间模型间存在差异集中在: (1)电子是集中一堆或随意吗? (2)电子个数是随意吗? 活动三:利用橡皮泥、黄豆等制核式模型展示汇报,并摆放在学习单上。画出氢原子的行星原子模型 课堂中设计较多的学生简易活动让微观的学习可视化。 电子分层模型 1913年,丹麦科学家波尔认为,带负电的电子之所以不会掉到带正电的电子核上的原因是由于电子在固定的稳定轨道上分层运动。 如何分层呢?学习拓展:原子中电子分层排布规律。 展示氢、氦原子的模型,让学生找出分成几层,每层有几个电子,感受分层模型。 练习:锂、镁原子结构(告知电子数) 学生自学理解。 学生观察学习。 活动四:对前面的模型再加工。 学生练画,并利用白板技术等进行评析。 重点感知,通过发现-结论-模型-对比的过程感知原子结构模型的认识发展完善过程,在感知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各种能力和加深情感体验。 深入:以磷原子(15个电子)为例介绍“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生练画氢、氦、锂、镁原子结构示意图,并组间互评。 及时巩固 分层模型和行星模型相比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 分层模型和行星模型基本相同,但是对核外的电子排布做出了修正。 学会比较,并

文档评论(0)

海情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喜欢并擅长诗词写作,喜欢搜集各科教学资料,与广大网友分享,以资教育教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