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课程标准】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教学目标】识记衣、食、住、风俗方面的表现、“菜篮子工程”和?“安居工程”,理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背景和原因,探讨中国人民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化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
重点:从衣、食、住和社会风俗等方面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发生变化的基本史实。
难点:认识影响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法、提问启发法、阅读指导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听着怀旧的经典老歌,翻开一张张发黄陈旧的照片,过去的人物,逝去的风尚又跳到眼前。面对过去的二十世纪,我们却似中途进场的电影观众,尽管片中的高潮让我们看得很过瘾,但对没看到影片的开头感到深深的遗憾。我们的爷爷奶奶,他们的孩提生活、青春年华,他们的衣食住行,他们的爱好,他们那个年代的流行和我们有什么不同,让我们一起来参观一下吧!
【讲授新课】
提问: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本的P64—67页,思考本课讲解了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哪几个大方面的变迁?
服饰、饮食、居室建筑、习俗风尚这四方面的变迁。
一、服饰方面(三大阶段)
1、第一个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这一阶段的阶段特征为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
男装: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图片寻找)女装:旗袍(新式与旧式)
【合作探究】1:西装何时传入我国?为何流行?
西装的传入:鸦片战争后传入,民国初流行。
流行的原因: 1)从穿的角度:适体、潇洒
2)从社会转型:是民国成立后剪发易服的产物
3)从社会思潮:民国初年崇洋风气的产物。
【合作探究】2:服饰变化的具体表现?近代以后服饰变化的趋向?
1)男子:长袍马褂—西服礼服—中山装—列宁装(干部装)—休闲服
女子:旗装—旗袍—连衣裙
2)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
2、第二个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影响,阶段特征为衣着朴素,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男装:列宁装、中山装、绿军装女装:列宁装、布拉基、绿军装
3、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阶段特征为与世界接轨,异彩纷呈;具体表现在,服饰由最基本的防寒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
现在的服装是色彩鲜艳、款式多样,什么牛仔服、休闲服、西装、T恤衫、晚礼服,真是不胜枚举。每年服装的流行色、流行款式不断改变,大街上的姑娘和小伙子永远领导着时装新潮流。模特表演、模特广告和模特大赛已成为人们穿着方面不可缺少的内容。
二、饮食方面
1、中餐——八大菜系
提问:你知道我们中国有几大菜系吗?
四大:鲁、苏、粤、川
八大:鲁、苏、粤、川、闽、浙、湘、徽
十大:八大菜系加京、沪
2、西餐——传入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后
1)原因: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蜂拥而入,来中国的洋人与日俱增,从而把西餐烹饪技术带入中国。
2)对中国传统饮食的影响:西餐中常用原料进入餐桌,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出现。
提问:中西餐饮食文化的区别?
①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要求存在明显;
②中方饮食把追求美味奉为进食的首要目的,“以味为核心”;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讲求食物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等含量是否搭配合宜,卡路里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
3、改革开放后的“菜篮子工程”
【合作探究】3: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老百姓上街买米、买油,除了口袋里要有钱外,还得要有一种由国家统一发放的购物票证,否则就买不到东西。(看P66的三幅历史图片)请大家想一想,国家当时为什么要发放这些购物票证呢?为什么现在我们购物时又不用这些票证呢?
1)当时城镇人口急剧膨胀,使得商品粮的需求量迅速增长,而且国家的粮食产量有限。
2)改革开放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
政府还倡导“菜篮子工程”,现在人们不但吃得饱,而且吃得好。餐桌上除了有鱼、肉、鸡、鸭以外,还有海鲜、牛奶、野味等。人们在吃的方面越来越讲究了,喜欢吃有营养、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肥胖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合作探究】4:阅读P66【学思之窗】你认为,导致当今中国产品丰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生产力水平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工农业产品增加;
2)实行开放政策,引进先进品种;
3)科学技术发展;
4)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高涨。
三、房屋建筑
1、西式建筑与中西合璧豪宅的出现
西方殖民者在上海这些通商城市建造大量西式住宅,使得上海出现许多风格各异的万国建筑。从一些反映上海风情的电视片中,我了解到这些建筑基本聚集在上海外滩。(P64图)
2、从拥挤简单到改革后的“安居工程”
新中国成立—70年代城市住房总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