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语法》教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9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此之前,“已”有三種用法:①表示停止: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詩經·風雨)②句尾語氣詞:卒哭而諱,生事畢而鬼事始已。(論語·泰伯) “動+賓+完成動詞,下句”的格式在戰國後期還沒有出現。這種新的用法,是從“雞鳴不已”中去掉“不”,然後在加到另一句的前面。 2.漢代句式中最常見的完成動詞是“已”,其次是“訖、畢、竟”。南北朝這種情況繼續延續。西晉“了”加入完成動詞的行列,出現在上述句型中。唐代“了”使用逐漸增多,其他動詞向“了”歸併。 對梅文“V了O”產生過程的觀點,曹廣順(1986、1999)提出了異議:在“V了O”之前有一個“V+完成助詞+O”的階段,主要的完成助詞有 “却、將、得、取”等幾個,它們原來都是動詞,經過結果補語的階段,演變爲助詞。如: 1.“却” 漢代動詞“却”意謂“退/使退”,如: 沛公自度能却項羽乎?(史記·留侯世家) 魏晉演變爲“去”義,在動補結構中作補語: 夷甫晨起,呼婢曰:“舉却阿堵物。”(世說新語·規箴) 隋以後主要表示動作結果,使用增多: 或有擲却諸華雜鬘,或棄衣裳張目而眠,猶如死尸一種無異。(佛本行集經,卷16) 先是,景每出師,戒諸將曰:“若破城邑,凈殺却,使天下知吾威名。”(南史·賊陳傳) 唐代以後“却”開始向表示完成的動態助詞虛化,大量出現在文獻中: 先有謠言云:金色蝦蟆爭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舊唐書·黃巢傳) 吾早年好道,嘗隱居四明山,從道士學却黃老之術。(宣室志,太平廣記,卷74) 男兒何必戀妻子,莫向江村老却人。(岑參:送費子歸武昌) 高却垣墻鈅却門,監臣從此罷垂綸。(馮道:放魚書所鎖戶,全唐詩) “却”的使用經過唐五代一直延續到宋代。 語猶未了,被神人指却一匝,宮人例總瞌睡,兼房關鎖并開。(太子成道變文) 一句子活却天下人,一句子死却天下人。(祖堂集,卷7) 未應真個,情多老却天公。(楊無咎:白雪,全宋詞) 2.“將”本來是表示“攜帶”義的動詞,魏晉南北朝發展出“V+將+趨向補語”,表達一種攜帶性的運動,動作由主題攜帶對象共同進行。如: 若生女者,輒持將去,母隨號泣,使人不忍聞也。(顏之推:還冤志) 由於兩個動詞義同或義進,“將”在此結構中開始語法化。 唐代“將”的性質和意義發生變化。 收將白雪麗,奪盡碧雲妍。(白居易:花樓望雪命宴賦詩,全唐詩) 買將病鶴勞心養,移得閑花用意栽。(李中:贈朐山孫明府,全唐詩) 揚眉斗目惡精神,捏合將來恰似真。(蔣貽恭:詠金剛,同上) 與魏晉相比,無論是這些例子中的“V+將+補語”還是“V+將+賓”,“將”都沒有了攜帶的意義,已經變成了一個表示完成的動態助詞。 3.“得”本意爲獲得。從先秦起就用在表示取得義的動詞後面,構成連動式,表示通過某種動作獲得某種結構,如: 孟孫獵得麂,使秦西巴持之歸。(韓非子·說林上) 漢代以後,一些沒有“取得”義的動詞開始出現在“得”之前,如: 謂妊娠之時,遭得惡也。(論衡·講瑞) 祥嘗在別床睡,母自往闇得之,空斫得被。(世說新語·德行) 唐代動詞之後“得”大量使用,其中一些已經變成了動態助詞,如: 我令之罘歸,失得柏與馬。(韓愈:招楊之罘,全唐詩) 嫁得梁鴻六七年,耽書愛酒日高眠。(白居易:答謝家最小偏憐女,同上) 母不識字,令寫得經,及鑿屋柱以陷之,加漆其上,晨暮敬禮。(報應急,太平廣記,卷107) 傳得南宗心地後,此身便應老雙峰。(東陽夜怪錄,同上,卷490) 4.“取”作爲取得義動詞,漢代已經用在連動式的第二個動詞位置上,如: 愿足下急復進兵,收取滎陽。(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魏晉以後類似的例子增多,“取”的動詞性開始減弱。 乃往過去久遠世時,有諸鳥巢,賓近鄰家,人數喜探,欲捕取之。(生經·卷五) 我今以手掌盛取少少汁飲,而活於命。(佛本行集經,卷24) 唐以後 ,表示完成和獲得結果的“取”大量出現: 老人撫之,謂仲殷曰:止於此矣,左右各教取五千人,以救亂世也。(原化記,太平廣記,卷307) 合取藥成相待吃,不須先作上天人。(張籍:贈世肩吾,全唐詩) 曹文認爲,這些表示完成的助詞所表達的語義和完成貌句式相同,而其使用的格式,爲完成貌助詞“了”創造了一個位置,從而使“了”在唐五代前後,從動賓之後移到了動賓之間。於是“VO了”變成了“V了O”。 曹廣順《試論漢語動態助詞的形成過程》(2000)更明確地總結了漢語動態助詞的形成規律,并在此基礎上說明“了”前移的原因。他認爲動態助詞的發展經歷了連動式到動補式到動詞加助詞三個階段。古代漢語中得連動式“Vt1+Vt2+……Vtx+O”中動詞都是及物的,分別與句中的賓語構成動賓關係,賓語的位置在所有的動詞之後。如: 射殺一魚。(史記·秦始皇本紀) 以天降之福,吏足良,馬強力,以夷滅月氏,盡斬殺降下之。(史記·匈奴列傳) 漢代以後,部份連動式中的Vt2出現了不及物化的傾向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