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9课《说“木叶”》经典同步课件.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9课《说“木叶”》经典同步课件.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 吹着袅袅不断的秋风啊,洞庭湖水扬起清波,枯叶从干黄的树上飘落。 湘君等不到湘夫人,只看到这一片秋风扬波,木叶飘落的清秋景色,传神地表现了湘君的怅惘心情。 第一段: 说明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 文章举了谢庄《月赋》、陆厥《临江王节士歌》、王褒《渡河北》为例。 1、2、3说明古诗中不乏写“树”的诗句; 4、5说明古诗中遇到“树叶”的时候就简称为“叶”,但显然这些诗句中的“叶”与前文所提的“木叶”在意境与内容上迥然不同。 6、7说明洗练并非人们用“叶”的关键理由,从而说明“木叶”自有其独特的美学意义。 8、9说明人们发现了“木叶”的独特美学意义后将其延伸拓展到“落木”,进而派生出新的文学意象。 第二段: 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大量的是用“木叶”,又发展到用“落木”。 第三段: 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健在于“木”字。 在诗歌中,概念相同的词语,也有可能在形象上大有区别。 第一部分(1------3):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就是“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而“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木”字。 关 键 点 在“木”字 发现问题(1—3) 分析问题 (4—6) 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总结全文 (7) 艺术领域: 一字之差 相隔千里 全文思 路 “木叶”为古代诗人所钟爱 “木”的这两个特征体现了诗歌语言中___的问题。 暗示性 “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 其一, “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其二, “木”不但容易让我们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本文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 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 为了阐述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 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意味。 读诗,要读出躲在概念后面的语言的暗示性,从概念领域进入到艺术形象领域,才能读出诗歌丰富的内涵。 在文章中大量引用古诗中关于“木叶”的诗句,起到引出议论话题,析里有据,调节文气,增添文章的文化内涵的作用,“引用”是此文章的一大特色。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 杜甫 说‘‘木叶’’ 作者简介 林庚(1910------2006),福建闽候人, 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诗人,文史学家,教育家。 补充诗集:《春野与窗》 《唐诗综论》、《天问论笺》、《西游记漫话》、《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 近 影 一九三三年留 识词释义 1.词语认读 袅袅(niǎo) 照浦(pǔ) 褒(bāo) 灼灼(zhuó) 亭皋(gāo) 寒砧(zhēn) 涔(cén)阳 万应锭(dìng) 言筌(quán) 窸窣(xī sū) 迢(tiáo)远 2.词语理解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 灼灼——明亮鲜艳的样子。 寒砧——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凉 萧瑟的景象。砧,捣衣石。 亭皋——水边的平地。亭,平;皋,水旁地。 萧萧——此处形容草木摇落的声音。 无妨——不妨。 窸窣——象声词。此处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 歧路——岔路。 冉冉——形容枝条柔弱下垂的样子。 翩翩——飞舞的样子。 缠绵——文中形容叶对枝情深意厚,难以解 脱,是活化的拟人辞格的运用。 绵密——柔和紧密的样子。 重点研读探讨 第4、5、6段 读第四段,请思考: “木”一般用在什么场合? 秋风叶落的季节中 品味诗句“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比较诗中“高木与 “高树的不同意味。(方法提示:朗读感悟,划出文中关键词句,相互讨论交流)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文档评论(0)

海情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喜欢并擅长诗词写作,喜欢搜集各科教学资料,与广大网友分享,以资教育教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