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统编版)《湖心亭看雪》的淡笔浓情-1教学设计.docx

初三语文(统编版)《湖心亭看雪》的淡笔浓情-1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3 《湖心亭看雪》的淡笔浓情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学期 课题 《湖心亭看雪》的淡笔浓情 教科书 书名:《语文》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7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2.品读文章写景之妙,体会文言的精简凝练之美,加强文言词句的积累。 3.关注文章细节之处,并结合写作背景,感悟作者浓浓的深情。 教学重点: 品读文章写景之妙,体会文言的精简凝练之美。 教学难点: 结合写作背景,感悟作者浓浓的深情。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一 导入 柳宗元的《江雪》用凝练的笔触勾勒了大雪过后千山万径中人鸟绝迹的寒江独钓图。诗中的天地万籁俱寂,一尘不染,而渔翁却在孤傲地垂钓。由此导出同是写雪景的文章《湖心亭看雪》,领略作者笔下的景致与其中的情味。 二 明笔下所写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读音的准确和整体的顺畅,通过语调、重音、节奏的把握,读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作者笔下的西湖雪景有什么特点呢?你是如何读出的? 学生A:整体界定了大雪后西湖的寂寥和空旷的氛围特点。这可以从“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看出来。 老师:抓住了“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绝”就是“消失”。这句话突出了西湖整体环境的寂寥、空旷和凄清。 学生B:突出了西湖雪夜景致的纯粹和净雅。这可以从“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中体现出来。 老师:作者确实是迭用三个“与”字,生动地写出了天空、云层和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这时看雪的总印象、总感觉是“上下一白”。 除了上面两位同学的回答外,作者还营造了一种天、地、人合一的如画般的美感境界。这可以从“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中看出来。 三 赏雪中景致 一、作者用了哪些描写的方法来写西湖的雪景呢? 学生C:运用了间接描写的手法。通过“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写出了雾气弥漫、云天山水合而为一、完全成为雪与雾的世界。 老师: “雾凇沆砀”,点明了气候特点,写出了南国之雪温情的一面。水汽弥漫,冰花皎然,上下一白,令人浮想联翩。前面讲到,三个“与”字,写出了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总体印象是“上下一白”。 作者还采用了集合式描写的手法。“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从上文宏观“上下一白”写景之后,这里分写“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描写的对象越来越小,写出了视线的移动和景物的变化。 二、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体现文章怎样的语言特点呢? 学生D:简洁凝练的特点,全文通俗易懂。 老师:从全文看,作者记述了一次湖心亭赏雪的往事,表现了西湖雪后的静雅之美,以及在亭上遇到金陵人的乐趣。全文加上标点,也不足200字,极其简练。语言接近口语,浅显易懂。 此外,文章还采用了白描的手法使文章的语言精简凝练。用简笔勾勒出景物、人物,不铺陈,点到为止。往往是寥寥数语,而神情倶现,可谓“以少总多,情貌无遗”。如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写“湖上影子”的“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都是以白描描写来写意传神的。 四 探“痴”中情味 一、作者的“痴”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E:作者的“痴”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独”,作者不找朋友去,而是自己独自前往;其次是对西湖雪景的痴迷,“更定”的时候,天那么能还要出去观赏雪景,可见作者对雪景的迷恋。 老师:首先,我们来看痴行。作者挑选了“更定”时分,也就是晚上八点左右前往湖心亭观赏雪景,这是一天中寒意渐浓、别人都不愿选择的时间,且是“独往”,反映出作者特立独行的一面。 其次,在痴行本身也折射出作者对雪景的痴景。文中的雪景皎洁、纯粹、静雅,在这大雪无痕的世界,天、地、人三者合而为一,这些映射出作者对高洁人格的追求。 二、最后是痴情,如何理解?通过补充的材料,联系课文,结合作者的痴行和痴景,感知作者浓浓的“痴情”。 材料一 “湖心亭看雪”之事发生在崇祯五年(1632)。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顺治帝登基,清朝建立。顺治元年(1644),张岱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消极避世,居住在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都是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1647年左右,张岱写《湖心亭看雪》。 材料二 《西湖梦寻·自序》:“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 材料三 《陶庵梦忆·序》:“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

文档评论(0)

至善策划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有文件问题或需求请留言。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