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0 学年初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复习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 1)罗布泊 (
)
( 2)萧瑟 (
)
( 3)和煦 (
)
( 4)萎 缩(
)
( 5)
.
.
.
.
干涸 (
)( 6)庇 护(
)(7)吞噬 (
)
( 8)裸 露(
)
.
.
.
.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和煦
2)萧瑟
3)吞噬
4)沧海桑田
3.填空:
求(
本文是一篇( ),这种体裁的文章兼有( )和( )两种特点。一个特点要
),另一个特点则要求( ),讲究( )、( )。
4.如果把文中“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 20 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
的‘木乃伊’ 。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
的挣扎与痛苦, 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改成“一棵棵胡杨树, 只剩下奇形怪状的枯枝” ,可以吗?谈谈你的看法。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①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②塔里木河全长 1321 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据《西域水道记》记载,
20 世纪 20 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
1925
年至 1927 年,国民党政府一声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
木河下游干旱缺水, 3 个村庄的 310 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解放后的
1952
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
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来。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
以好转,胡杨枝重吐绿叶,原来废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了牧场。
③问题出在近 30 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
要用水, 开采矿藏需要水, 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 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
修筑水库 130 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 138 处,建抽水泵站 400 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
水 1 万多立方米。
④盲目 增加耕地用水、盲目 修建水库截水、盲目 掘堤引水、盲目 建泵站抽水, “四盲”
.. .. .. ..
像个巨大的吸水鬼, 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 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 60 年代的 1321 公里急剧
萎缩到现在的不足 1000 公里, 320 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 5 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断
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 罗布泊干涸后, 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
全部枯死, 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 沙漠以每年 3 米至 5 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 罗布泊很
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⑤罗布泊消失了。
5.罗布泊消亡的原因是什么?
6.第三段中的画线句子多次引用数据,起到什么作用?
7.第四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8.第四段中加点的“盲目”能否去掉?为什么?
9.从罗布泊消失的原因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一、 1.( 1)pō ( 2)sè (3)xù ( 4)wěi
hì ( 8)luǒ
( 5)hé ( 6)bì ( 7)s
2.( 1)温暖
(2)形容景色凄凉
( 3)吞食;并吞
(4)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
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3.报告文学
新闻
文学
真实
艺术加工
形象性
抒情性
4.不可以,因为原句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表达了对盲目破坏生态环境的痛惜之情,震撼人心。
二、(一) 5.一是塔里木河曾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6.一系列数据具体、确凿,充分说明人们是怎样盲目地拼命地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的,正是这种盲目的行为,造成了罗布泊的荒漠化。
7.排比。连用四个“盲目” ,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
8.不能。因为“盲目”的意思是指没有计划的,毫无组织地进行,这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如果去掉,就表现不出来了。
9.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