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铜雕技艺与装饰设计赏析 铜陵古矿冶遗址 1.4.ppt

铜雕技艺与装饰设计赏析 铜陵古矿冶遗址 1.4.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讲:悠久的青铜文化历史 一、金牛洞古采矿遗址 ? 铜陵金牛洞古采矿遗址:金牛洞古采矿遗址位于铜陵县新桥乡凤凰村,距市区30作公里。早先此处为一小山,山腰有一古洞。民间传说天上神牛私下凡间,因迷恋凤凰山风景而不思返。天帝屡屡唤之,神牛钻入此山中,化为金银铜。金牛洞由是得名。 第四节:铜陵古矿冶遗址 自八十年代以来,当地群众在此露采铁矿,久而久之,山被挖平了,人们继续掘而采之,形成一个数十米深的露天采场,并在边坡上暴露出古代采矿井巷和采掘遗物。从清理出的古代采矿井巷结构和采掘工具、陶制生活用具来判断,金牛洞遗址的年代始于春秋。 ?? 1992年铜陵市政府下令停止这里的铁矿挖采,并对金牛洞进行了抢救性的修复,用92根水泥柱将整个遗址环而护之。成为我国继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后的第二个正式对外开放的古铜遗址。 ?? 金牛洞古采铜遗址遗存丰富,场面壮观,现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被推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图1 金牛洞古采铜遗址 二、万迎山古冶炼遗址 万迎山古冶炼遗址:万迎山古冶炼遗址位于铜陵雎新桥乡凤凰山北侧的万迎山南麓,东南面分别民金牛洞、药园山、虎形山等采冶遗址相邻,面积约5万平方米。 ??该遗址原为一处采冶结合型古代铜矿场,1980年的一次地区性大爆破,造成山体倒塌,山腰凹陷,原始地貌破坏严重,故而早期采掘遗址已基本毁失,仅在西南山坡上残存有一些古采矿坑口,现地表上遗留着大量的炼渣堆积和陶器残片,满山遍野,俯拾皆是,从山腰 一直铺盖到山麓居民区。? 万迎山古冶炼遗址划的炼渣多为蘑菇状,表面铁锈色,滴痕明显,经取样分析含铁较高,从已发同的炼炉我壁来持,当时炉高约法三章米,地弃在0.7米左右,由于炉体容积较小,只能群炉冶炼,因此炼渣被排放在一个个小圆坑中,凝结后形成了蘑菇状。在炼渣堆积层中还伴有大量的夹砂软陶、几何印纹陶和原始青瓷等文化遗物,从器形和纹饰判断,系西周晚期到春秋时期遗存。 ? ? 万迎山古冶炼遗址的东南面与金牛洞古采矿遗址、药园山古采矿场相距不到千米,并有相思河贯连,形成了一个综合铜矿采冶中心。1984年,在万迎山麓曾发现一处春秋铜窖藏,其中有一件菱形铜锭,经检测为硫化铜冶炼遗物,说明凤凰山地区最迟在春秋早期就已经使用硫化铜技术。1987年在万迎山古冶炼遗址附近,还发现了一件锸形石范,可见已有铸造铜器的铜作坊。正因如此,在铜陵众多的古铜矿遗址中,万迎山遗址集采、冶、铸于一地,以其本身完整的铜文化内涵和规模而独具特色。 图2 万迎山古冶炼遗址出土的矿石 三、木鱼山古冶炼遗址 木鱼山古冶炼遗址位于铜陵县朱村乡新民行政村木鱼山自然村的北边,主要由木鱼山、火龙岗、鬼推磨三片组成,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为西周遗存。 ??遗址表面上的炼渣堆积如山,遍地皆是,并伴有陶片、红烧土碎块和少量的残炉壁。1974年,当地群众兴修水利在此取土时,曾发现一件铜鼎和陶罐,以及数块铜锭。铜锭确立为菱形,呈铁锈色,总量有二百多斤。 ?? ??1987年1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和铜陵市文物管理所联合对该遗址进行调查发掘,发现了早期炼铜竖炉一座,以及铜锭、炭屑、红烧土等炼铜遗迷和陶器残片。 木鱼山古冶炼遗址是我国使用硫化铜技术年代最早的古冶炼遗址,它对于探索和研究中国古代冶金史和矿冶生产反唇技术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现已被安徽省文物局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推荐申报。 图3 木鱼山古冶炼遗址 四、铜陵金榔古采铜遗址 金榔古铜矿采铜遗址主要分布在铜陵、南陵之交的金山、团山、徐冲林场一带。基其中金山盛70年代曾出土过冰铜锭。除岗巴垅遗址属于东周时期以外,其余主要为六朝至宋代。 ??团山、金山等采矿遗址内,矿坑、废石堆积随处可见,杂有少许坑木和陶瓷类生活器皿残片,并出土有古代井下照明物。 ?? ??该冶炼遗址产出的废渣,根据时代不同,形状上出有变化。先秦的炼渣,表面呈“挤膏状”,剖面多有气泡,流动性差,为铁矿石造渣的结果。汉代以后炼渣多呈长块形,灰绿色,背面凹凸不平,表面平整且有极细折皱,渣体结构致密,内发黑并含有金属光泽。六朝至唐宋时期炼渣呈长条形,灰黑色,数节相连,背凸面平,表面有流动的波纹,炼渣流动性好,反映了铜陵古代炼铜技术水平的发展概况。金榔古铜矿遗址的发现,对研究我国古代铜矿采冶业生产格局的分布及技术水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图4 金榔古铜矿采铜遗址 五、铜陵铜山古铜矿遗址 铜陵铜山古铜矿遗址:主要分布在距市区140余公里的铜山、姥山之间的南泉、杨村等村落,面积约10平方公里。六、七十年代,铜陵有色铜山铜矿在这一带开采露天铜矿时,曾发现过多处古代开采的废坑,坑内有支护用的坑木和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