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专题课程作业.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美学专题课程作业1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使美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美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后。马 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没有专门的美学著作,但是以《1844年经济学—— 哲学手稿)、《神圣家族》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等为代表的许多哲学思 想中,涵盖了大量美学观点和分析审美现象的论述,使美学研究领域 发生了重大变革。它的革命性意义在于:第一,马克思提出了“劳动 创造了美”和“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的伟大命题,并 指出“五宫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史的产物”。后来还讲过人 类的生产有两种即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有四 种,分别是理论的方式、宗教的方式、艺术的方式和实践——精神的方 式;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艺术美的大众,等等。这 样,就把美学问题和人类社会实践联系了起来,为探讨美的本质和审 美创造的规律,提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宏现视野,奠定了美学研究的 科学理论基础。第二,继承了康德——席勒——黑格尔对审美主体的高 扬,康德“自然向人生成”的命题和黑格尔“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命 题.被马克思用“劳动实践”带入了广阔的社会历史。西方审美认识 论的传统向审美本体论的转向,以康德“美是崇高的象征”为征兆,途 经席勒“美是自由的象征”,到马克思《手稿>中所说的扬弃“异化”、复 归于“感性的人”,才真正打通了血脉。第三,以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在探讨具体文艺作品时,提出了美学研究的方法 论原则,即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这为引导对审美 现象的具体研究面向社会实践、面向人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范 例。 2、谈一谈你对理解美的几种模式的看法。 美学史上探讨美的本质和根源的情况相当复杂,思路 和着眼点几乎各不相同。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考察,就会发现,其中每 一种观点、流派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分别归属于我们下面所分析 的美的理论模式中。换句话说,美的理论观念的全部多样性,可以概 括为以下几个范式: (1)美是与人无关的自然属性。毕达哥拉斯、达芬奇等人的美 学观点就属于这个模式。他们甚至运用数学方法细致地归纳出许多 美的形式规律。这种模式,可以说开出了后世“白下而上”研究美的理论模 型。所谓“自下而上”的研究,其实就是绕开了真正的美本质问题而 转向具体定量的分析,并在两个方向上发展。一个方向就是偏重了“美在客观形式”,因而形成一种“技术美学”。 另一个方向则偏重于“美在于人的自然生理——心理基础”,形成 心理学派的美学,比如精神分析美学。 (2)美不在现象,而在现象之后的更高的本质。从柏拉图那里 延伸出来的这条对美的本质的探问之途,悠长加深邃。柏拉图的“理式世界”、普洛 丁的“上帝”把美学变成神学的婢女及其分支。康德的“物自体” 和”人类集体理性”、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只不过是对柏拉图那里 “神”的替代,他们的美学在本体层次却是一样的荒谬。从休谟开始,“上帝”又被换成了没有社会历史的基本规定性的抽象的人,美的现实转变成了纯粹“主 体性”的东西,从而形成了近代、现代和当代美学史上的主观唯心派 和非理性的潮流,诸如叔本华和尼采的唯 意志论、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等等。 (3)美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或美是生活。这种模式是对前两 种模式的综合。狄德罗的“美在关系说” 力图从唯物主义的角度对启蒙时期的形而上学认识沦美学和神秘主 义美学加以吸纳和融合;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说”,则是在 唯物主义基础上对古典哲学唯心主义的扬弃。他们都意识到美必须 放在人类社会之中才能得到理解,但由于认识条件的限制,他们对 “生活是什么”并不能给出确切的答案。 从以上几种范式看来,在美学史上呈现的不同观点纷繁驳杂,虽 然主要的美学家和美学学派在这几个关于美的模式中做出了自己的 贡献,但毕竟没有给出一个无懈可击的答案。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 以发现他们一步一步地在接近真理。真正能够将探索美的路途照亮 的,只有马克思主义,那是一次伟大而壮丽的日出。 3、谈一谈人化自然的美学意义。 所谓“人化自然”,是人类已经改造、认识、把握和活动的自然。“自在自然”是“人化自然”的前提,“人化自然”则是从“自在自然“转化而来的,这种转化表现为一个历史地扩大的过程,转化的基础便是劳动实践。 (1)“人化自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必然结果。正是这种能动和对象性的实践,使人成为主体,使人和物之间形成了原来自然界中所没有的、完全新型的对象性关系: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这种关系也是审美的前提,它的出现为审美带来了可能。 (2) “自在自然”向“入化自然”的转化,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扩 大的。这一点,不论从实践活动本身的特点、是人的创造性本质,还是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都能看出来。同时,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是根据

文档评论(0)

asd33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