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健康 营养基本知识 拓展资料3-维生素(Vitamin)分类与功能.docx

营养与健康 营养基本知识 拓展资料3-维生素(Vitamin)分类与功能.docx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维生素(Vitamin)分类与功能 一、维生素的概念: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微量的低分子有机营养素。 二、维生素的共同特点: 维生素的种类很多,其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也各不相同,但所有维生素一般都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①维生素一般在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较少(如:VitD和尼克酸),不能充分满足机体的需要,所以必须经常由食物来供给;虽然有些维生素(如:VitK、B6和生物素等)也可由肠道细菌合成一部分,但合成的数量也不能完全满足机体的需要。 ②维生素及其前体(如:β-胡萝卜素、色氨酸等)都可在天然食物中存在; ③机体只需少量的维生素,即能满足生理需要。但维生素绝对不可缺少; ④维生素在体内,既不供给热能,也不构成机体组织,但维生素是调节人体各种生理功能所必需的营养素。 三、维生素的命名: 一般情况下,常按发现维生素的时间顺序、维生素的生理功能或化学结构来命名维生素。 1.按发现维生素的时间顺序,以英文字母的顺序命名; 如:维生素A、B〔包括B1、B2、B3(泛酸)、B6、B12等〕、C、D、E、H(生物素)、K、M(叶酸)、PP(B5)等。 2.按维生素的生理功能命名; 如:抗干眼病维生素(A)、抗佝偻病维生素(D)、凝血维生素(K)、抗脚气病维生素(B1)、抗赖皮病维生素(PP)、抗恶性贫血维生素(B12)、抗坏血酸(C)等。 3.按维生素的化学结构命名。 如:视黄醇(A)、钙化醇(D)、生育酚(E)、叶绿醌(K)、硫胺素(B1)、核黄素(B2)、泛酸(B3)、尼克酸(B5)、吡哆醇(醛、胺-B6)、叶酸(M)、生物素(H)、钴胺素(B12)等。 四、维生素的分类: 一般根据维生素的溶解性,可将维生素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K。水溶性维生素包括: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脂溶性维生素与水溶性维生素的主要区别为: 1.溶解性:脂溶性维生素可溶于脂肪和脂溶剂(如:苯、乙醚、氯仿等),不溶于水(疏水);而水溶性维生素可溶于水(亲水),不溶于脂肪和脂溶剂。 2.种类:脂溶性维生素包括: 维生素A、D、E、K;而水溶性维生素包括:B族维生素(如:B1、B2、PP、B6、B12、叶酸、泛酸、生物素等)和维生素C。 3.吸收:脂溶性维生素需在脂溶性环境中和在胆盐的协助下才易被吸收;而水溶性维生素则较易被吸收。 4.吸收途径:一般脂溶性维生素可经淋巴系统被吸收;而水溶性维生素可经血液被吸收。 5.储存:脂溶性维生素可在体内储存,过量蓄积时可引起中毒;而水溶性维生素不能在体内储存,体内多余的水溶性维生素可随尿排出,一般不会引起蓄积中毒。 6.排泄: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可随胆汁分泌经肠道排出体外;而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可经肾脏排出体外。 7.供给:脂溶性维生素一般不需要每天供给;而水溶性维生素最好能每天供给。 8.缺乏:一般在缺乏脂溶性维生素时,缺乏症状的出现较为缓慢;而在缺乏水溶性维生素时,缺乏症状的出现则比较快。 五、维生素缺乏: 维生素的种类虽然很多,但人体容易缺乏的维生素主要是:维生素A、D、B1、B2、尼克酸、C、B12和叶酸等。 1.维生素缺乏的原因: 维生素缺乏的常见原因有: ①膳食中长期缺乏维生素,导致维生素的摄入量不足; 例如:饥荒、战乱所导致的食物匮乏,绝食,偏食,或由于食物的储藏、加工、烹调不当而使维生素遭受破坏或丢失等。 ②维生素的吸收利用率降低; 例如:老年人由于牙齿的咀嚼功能和胃肠道功能降低,故其对维生素等营养素的吸收利用率也会降低;肝、胆疾病的患者,由于胆汁分泌减少,故可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膳食中脂肪过少,也会减少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慢性胃肠炎的患者,对多种维生素的吸收利用率均可降低等。 ③维生素的需要量相对增高。 维生素的生理需要量增高或体内丢失量增多,均可使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相对增高;例如: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妇女、生长发育期的儿童、特殊的生活及工作环境(如:高温、井下等)和疾病恢复期的病人等,对维生素的需要量都可相对增高。 此外,长期盲目地补充各种维生素制剂,也可使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相对增高(即机体已经适应了在维生素制剂支持下的高维生素状态),故一旦维生素的摄入量减少,就很容易出现维生素缺乏的症状。 2.维生素缺乏的分类: (1)原发性缺乏与继发性缺乏:(按缺乏原因分类) 原发性缺乏:即由食物原因引起的缺乏。如:由于膳食中维生素供给不足或其生物利用率过低(如:结合型尼克酸)而引起的维生素缺乏。 继发性缺乏:即由机体原因引起的缺乏。如: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妨碍了维生素的消化、吸收、利用,或因需要量增加、排泄增多而引起的条件性维生素缺乏。 (2)临床缺乏与亚临床缺乏:(按缺乏程度分类) 临床缺乏:即维生素缺乏症。维生素缺乏是一个渐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