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体相变理论与结构.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马氏体相变理论和结构;;图4-1 奥氏体的正八面体间隙 a) 马氏体的扁八面体间隙 b) ; 马氏体点阵常数和碳含量的关系;; 马氏体的正方度;§4.2 马氏体相变的主要特征;(2)表面浮凸现象和不变平面应变;图4-4 直线划痕的变形情况 (a)实验结果 (b)在界面处失去共格 (c)划痕扭曲;② 惯习面和不变平面;③ 不变平面应变 ;不变平面;(3)马氏体和奥氏体具有一定的位向关系; 西山关系:; G-T关系: 和 K-S关系略有偏差 {111}γ∥{110}M 差10 110γ∥111M 差20 K-S关系和西山关系的比较: 晶面关系相同,只是晶面内的方向相差 5016’。;(4)马氏体相变的变温性;图4-11 转变量-温度关系;(5)马氏体相变的可逆性;§4.3 马氏体的形态及其亚结构; 许多相互平行的板条组成一个板条束,它们具有相同的惯习面。 板条马氏体的惯习面为{111}γ,位向关系为K-S关系。由于有四个不同的{111}γ面,所以一个奥氏体晶粒内可能形成四种马氏体板条束。 每个惯习面上可能有六种不同的取向,板条束内具有相同取向的小块称为板条块,常常呈现为黑白相间的块。; 板条马氏体的亚结构为高密度位错,所以板条马氏体也称为位错马氏体 。 不呈孪晶关系的板条间存在一层残余奥氏体薄膜,这种微量的残余奥氏体对板条马氏体的韧性贡献很大。 呈孪晶关系的板条间就不存在这种残余奥氏体薄膜。;图4-13 (a)板条马氏体 (b)片状马氏体;§4.3.2 片状马氏体; 先形成的第一片马氏体横贯整个奥氏体晶粒,使后形成的马氏体片的大小受到限制。后形成的马氏体片,则在奥氏体晶粒内进一步分割奥氏体晶粒,所以后形成的马氏体片越来越短小。 片状马氏体的立体外形呈双凸透镜状,多数马氏体片的中间有一条中脊面,相邻马氏体片互不平行,大小不一,片的周围有一定量的残余奥氏体。; 惯习面:随形成温度的下降,由{225}γ变为{259}γ,位向关系由K-S关系变为西山关系。 亚结构为细小孪晶,一般集中在中脊面附近,片的边缘为位错。随形成温度下降,孪晶区扩大。 马氏体片互成交角,后形成的马氏体片对先形成的马氏体片有撞击作用,接触处产生显微裂纹。;§4.3.3 影响马氏体形态及其亚结构的因素;(2)奥氏体与马氏体的强度; 当马氏体在较高温度形成时,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较低,滑移比孪生更易于发生,从而在亚结构中留下大量位错,形成亚结构为位错的板条马氏体。 由于温度较高,奥氏体和马氏体的强度均较低。相变时,相变应力的松驰可以同时在奥氏体和马氏体中以滑移方式进行,故惯习面为 (111)γ 。 ; 随着形成温度的下降,孪生的临界分切应力较低,变形方式逐渐过渡为以孪生进行,形成亚结构为孪晶的片状马氏体。 若奥氏体的σS低于206MPa,应力在奥氏体中以滑移方式松弛。由于形成的马氏体强度较高,应力在马氏体中只能以孪生方式松弛,则形成惯习面为 (225)γ的片状马氏体。 若奥氏体的σS超过206MPa,相变应力在两相中均以孪生方式松弛,则形成惯习面为 (259)γ的片状马氏体。 ;§4.3.4 工业用钢淬火马氏体的金相形态;(2)中碳结构钢中的马氏体;(3)高碳工具钢中的马氏体;§4.4 马氏体相变热力学; 相变化学驱动力用来提供切变能量、亚结构储存能、膨胀应变能、共格应变能、界面能等,所以要有足够大的相变驱动力。 Ms点为奥氏体和马氏体两相自由能之差达到相变所需的最小驱动力(临界驱动力)时的温度。;§4.4.2 影响钢的Ms 点的因素; 合金元素 除 Co、Al外,其它合金元素均降低Ms 点。 解释: 碳或者合金元素降低A3点,降低奥氏体的自由能并提高马氏体(过饱和铁素体)的自由能,也降低了T0 温度,从而降低Ms 点。 碳或者合金元素固溶强化了奥氏体,σs ↑,使切变所需能量增高,Ms ↓。;(2)其它因素对Ms 点的影响;§4.4.3 应变诱发马氏体; 在Ms~Md之间对奥氏体进行塑性变形,为向马氏体转变提供了机械驱动力,从而使相变可以在较高的温度发生,即相当于升高了Ms温度。 在Ms~Md温度范围的塑性变形度越大,由形变诱发的马氏体量越大。但对未转变的奥氏体,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马氏体相变却受到了抑制(发生了机械稳定化)。;§4.4.4 奥氏体的机械稳定化;原因:;§4.5 马氏体相变动力学; 降温时,马氏体量的增加是靠新马氏体的不断产生,而不是靠先形成马氏体的长大。;§4.5.2 残余奥氏体; 为

文档评论(0)

smartxiaohul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