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体制改革:回顾及展望.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财政体制改革:回顾和展望 财政体制的变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问 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分配关系经历了多次重大改 革,特别是 1994 年的财政分税体制改革,在致力于政府间财力分配格局调整的 同时,着眼于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规范化、 科学化与公正化, 力图建立适应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财政运行机制。本报告拟从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角度,对 1978 年以来中国的财政体制改革进行概括的回顾, 对其现状进行粗线条的描述,并简要涉及可能进行的进一步的改革。 本报告的第一部分回顾中国财政体制的沿革, 着重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分配制度的演变; 第二部分描述中国财政体制的现状, 分析当前中央与地方政府在纵向财力分配, 以及地区间横向财力分布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三部分是对中 国财政体制进一步改革的建议。 改革以来中国财政体制改革回顾 1978 年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分配关系经历了 1980 年、 1985 年、 1988 年和 1994 年四次重大改革。其中前三次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共性, 就是实行对地方政府放权让利的财政包干体制; 后一次则是适应市场经济机制的财政分税体制改革, 尽管其中还存在很多缺陷。 财政包干体制的沿革 1)1980 年中国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以财政体制改革作为突破口率先进行。为了改革过去中央政府统收统支的集中财政管理体制, 在中央和各省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方面, 对大多数省份实行了”划分收支, 分级包干”的预算管理体制,建立了财政包干体制的基础。从 1982 年开始逐步改为”总额分成,比例包干”的包干办法。 2)1985 年实行”划分税种, 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的预算管理体制,以适应 1984 年两步利改税改革的需要。 ( 3)1988 年为了配合国有普遍推行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 6 种 形式的财政包干, 包括”收入递增包干”、 ”总额分成”、 ”总额分成加增长分 成”、”上解递增包干”、”定额上解”和”定额补助” .2. 对财政包干体制评 价( 1)财政包干体制的历史作用首先,实行财政包干体制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 下财政统收统支的过度集中管理模式, 中央各职能部门不再下达指标, 地方政府 由原来被动安排财政收支转变为主动参与经济管理, 体现了”统一领导、 分级管 理”的原则。 其次,历次的财政体制改革都是对原有体制某种程度的完善, 在经济持 续稳定发展方面显示出一定作用。 地方政府财力的不断增强使其有能力增加对本 地区的重点建设项目,以及教育、科学、卫生等各项事业的投入,促进了地方经 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再次,财政体制改革支持和配合了其他领域的体制改革。 财政体制改革 激发出地方政府的经济活力,带动财政收入增长,为其他改革提供了财力支持。 财政包干体制的制度缺陷 包干体制注重政府间收入在所有制关系下的划分, 缺乏合理依据, 是政 府间财政分配关系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一,一对一讨价还价的财政包干体制缺乏必要的公开性。 1980-1993年间,中央与省政府的财政分配关系同时并存多种体制形式。 不同体制形式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弹性不一致, 体制形式的选择也存在机会不均等, 以及信息不对称和决策不透明等因素, 都导致财力分配不合理。 更重要的是财政体制的决策程序采用一对一谈判方式, 中央政府对地方的财政收支行为也缺乏监督和控制手段。 第二,基数核定方法不科学。 基数核定指每一次体制调整都用地方政府 以往的既得财力为基数。 由于不同的财政体制形式对既得利益的形成作用程度存 在差别,因此既得利益并非公正。同时,在税法相对统一,税收征管权力相对集 中的背景下,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决定着各地方政府的税基规模, 因此,既得利益 中含有非主观努力的成分。保既得利益的做法将这些因素固定化、合法化了。 第三,注重既得利益导致财政包干体制缺乏横向公平性。 保证既得利益 一直是贯穿财政体制改革的主线,使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始终围绕财力的切割、 财权的集散而展开,较少考虑横向财政分配关系, 没有完整的横向财政调节机制, 调节地区间不平等和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功能没有成为体制设计的政策目标。 第四,财力分散, 中央政府缺乏必要的宏观调节能力。 财政包干体制包死了上交中央的数额, 导致中央财政在新增收入中的份额逐步下降, 宏观调控能力弱化。同时财政包干体制还对产业政策产生逆向调节, 地方政府受利益驱动支持高税率产业发展, 导致长线更长、短线瓶颈制约更明显、 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 1)分税体制的改革目标 ?略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成为分税财政体制改革的首要目标。 实现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规范化是分税体制改革的另一个重要目标。通过

文档评论(0)

187****47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