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排水工程技术 评价地面灌溉质量 9.2评价地面灌溉质量.ppt

灌溉排水工程技术 评价地面灌溉质量 9.2评价地面灌溉质量.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单管”系统 第四节 节水型地面灌水技术 (三)波涌灌溉技术要素 波涌灌溉可以分为波涌沟灌和波涌畦灌两类。 完成一次灌水需要几个放水和停水周期才能湿润灌水畦(沟)的全部长度。 第四节 节水型地面灌水技术 1.供水的周期时间 一次间歇灌水运行与停止所需的全部时间。 供水周期数 完成整个灌水过程所需的供水周期数量。 田块长度在200m以上时,以3-4个供水周期为宜; 200m以下的田块,则以2-3个周期为宜。 2.放水时间和停水时间 总放水时间,一般为连续灌水时间的65%-90%。 停水时间,一般等于放水时间,也可大于放水时间。 3.循环率 一般取1/2,一次供水周期内的灌水时间与停水时间相等。 4.放水流量 指入畦流量,一般由水源、灌溉季节、田面和土壤状况确定。 第四节 节水型地面灌水技术 二、小畦“三改”灌水技术 长畦改短畦 宽畦改窄畦 大畦改小畦 第四节 节水型地面灌水技术 (一)小畦灌的技术要素 地面坡度:1/400-1/1000 第四节 节水型地面灌水技术 (一)小畦灌的技术要素 畦埂:高度一般为0.2-0.3m,底宽0.4m左右, 地头埂和路边埂可适当加宽培厚。 单宽流量:2.0-4.5 L/s·m 灌水定额:300-675 m3/hm2。 第四节 节水型地面灌水技术 (二)小畦灌的特点 优点: 节约水量、易于实现小定额灌水。 灌水均匀,浇地质量高。 防止深层渗漏,提高田间水的有效利用率。 减轻土壤冲刷,减少土壤养分淋失和土壤板结。 土地平整费用低。 缺点: 需要增加田间输水渠沟和分水、控水装置,畦埂也较多,在实践中推广应用存在一定的难度。 第四节 节水型地面灌水技术 三、长畦分段灌灌水技术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北方干旱缺水地区开始采用长畦分段短灌灌水技术。 将一条长畦分成若干个没有横向畦埂的短畦,采用地面纵向输水沟或塑料薄壁软管将灌溉水输送到畦田,然后自上而下依次逐段向短畦内灌水,直至全部短畦灌完为止。 长畦分段灌示意图 第四节 节水型地面灌水技术 长畦分段短灌若用输水沟输水和灌水,同一条输水沟第一次灌水时,应由长畦尾段的短畦开始自下而上分段向各个短畦内灌水。 第二次灌水时,应由长畦首端开始自上而下向各分段短畦内灌水,输水沟内一般仍可种植作物。 第四节 节水型地面灌水技术 长畦分段短灌用低压薄壁塑料软管输水、灌水,每次灌水时均可将软管直接铺设在长畦田面上,软管尾端出口放置在长畦的最末一个短畦的上端放水口处开始灌水,该短畦灌水结束后采用软管“脱袖法”脱掉一节软管,自下而上逐个分段向短畦内灌水,直至全部短畦灌水结束。 第四节 节水型地面灌水技术 (一)长畦分段灌的技术要素 要求正确确定:入畦灌水流量、侧向分段开口的间距(即短畦长度与间距)、分段灌水时间 第四节 节水型地面灌水技术 分段进水口的间距 对于有坡畦灌 对于水平畦灌 式中 ——分段进水口间距,m; ——入畦单宽流量,L/(s·m); ——灌水定额,m3/亩; ——第一个单位时间内的土壤平均入渗速度,mm/min; ——入渗递减系数; ——地面水流消退历时与水流推进历时的比值,一般=0.8~1.2。 第四节 节水型地面灌水技术 长畦分段灌灌水技术要素参考表 第四节 节水型地面灌水技术 (二) 长畦分段灌灌水技术的优点 节水 与畦田长度相同的传统畦灌方法相比较,节水40%-60%,田间灌水有效利用率提高1倍左右或更多。 省地 灌溉设施占地少,畦埂数量少 适应性强 易于推广 便于田间耕作 第四节 节水型地面灌水技术 四、 宽浅式畦沟结合灌水技术 一种适应间作套种或立体栽培作物,“二密一稀”种植的灌水畦与灌水沟相结合的灌水技术。 (小麦和夏玉米) 一项高产、节水、低成本的优良的节水灌溉技术。 第四节 节水型地面灌水技术 小麦(二密)畦灌 畦田和灌水沟相间交替更换,畦田面宽为0.4m,可以种植两行小麦(二密),行距0.1-0.2m。 小麦播种于畦田后,可采用常规畦灌或长畦分段短灌灌水技术进行灌溉。 第四节 节水型地面灌水技术 (一)宽浅式畦沟结合灌水技术的应用 夏玉米(一稀)沟灌 小麦乳熟期,每隔两行小麦开挖浅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