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五至十三世纪的欧洲史学.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方史学史·第二章 五至十三世纪的欧洲史学 第二章 五至十三世纪的欧洲史学 第一节 五至十三世纪的拜占廷史学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进入了“中世纪”的“黑暗时代”。但此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存在了近一千年之久。由于其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在古希腊移民城邦拜占廷的遗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 拜占廷,在政治上是古罗马的继续,在文化上则保持着希腊罗马的传统,具有较多的世俗性。拜占廷史学也是在希腊罗马史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皇帝查士丁尼(527——565年)时期,拜占廷帝国国势最为强盛。这时出现了拜占廷历史上最著名的史学家普罗科匹厄斯(500——565年)。他出身于巴勒斯坦恺撒里亚的一个贵族家庭,早年曾受过古典教育,以学识渊博闻名。527年,他来到君士坦丁堡,教授修辞学,不久被大将贝利萨留聘为记室,随其东征西讨15年,目睹了历次战事的进行;后来长期在帝国政府担任高级官职和元老院译员,同时著书修史,把自己所经历和熟悉的查士丁尼时期的内政外交情况详细地记载下来,留给后世。 普洛科匹阿斯的主要著作有《查士丁尼皇帝征战史》和《秘史》两书,另外还有一本《哥特战争史》。 《查士丁尼皇帝征战史》分为8卷,我们可以将它看成是一部查士丁尼的扩张史。这部书的写作得益于他有15年追随帝国将军贝利撒留,给他当秘书,并一同征战非洲、意大利和波斯等地。他用详尽而生动的文笔将自己的亲眼所见写下,创作了这部能让我们了解当时军事活动与帝国的政治、内务以及各地历史遗迹、风土人情的著作。《秘史》是一部描述查士丁尼和贝利撒留私生活的史书。《查士丁尼皇帝征战史》中描述的皇帝与将军是光彩照人的人间楷模,而在《秘史》中这两个人便成了人间禽兽。将两部书对照阅读将会是很有趣的事,截然相对的人性在同样的人身上表现出来,并且是由同一个作者叙述,这必然引起人们的众多解释。有的人说这是因为当时言路阻塞,普洛科匹阿斯不得不在要出版的《征战史》中美言主人公,而在秘不外传的《秘史》中将他所了解的当事人的丑恶嘴脸描绘出来,让后人能够知道真实情况。而汤普森却说“这是一位常常对其政敌和上司怀有极度妒忌的朝臣所做的种种揭露,但有时堕落到诽谤和猥亵。”在普洛科匹阿斯高超的修辞技艺下,我们至今难以对这部著作所描述内容钓价值取向作出较为公正的评论。不过,近现代的史学研究证明,普洛科匹阿斯的著作中确实存在史料运用十分不严谨的事实,这些应该不会是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教他的。 普罗科匹厄斯时时处处以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为楷模,立意模仿,他的记述很大一部分是亲身经历的,因而价值较高。同时,他重视历史的垂训作用,被认为是垂训史观的真正体现者。他主张写历史要以道德人心为念,意存劝诫,并认为历史上因果报应是历历不爽的。但由于他有时失于轻信,有闻必录,疏于考证,所以他的记载不完全是信史。 在撰写历史著作的同时,拜占廷的学者也致力于古籍的整理,其中贡献最大的是福提斯(约820—892年)。他出身于君士坦丁堡的一个贵族家庭,曾任皇帝米海尔三世的大臣,858年任君士坦丁堡大教长,成为拜占廷政界和宗教界的显要人物。他在从政之余,博览群书,勤于搜访古籍,编写了《群书摘要》一书。书中辑录古典著作达二百八十种之多,很多古典著作因此得以流传后世。 第二节 中世纪教会史学 一、中世纪教会史学的特点及贡献 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的终结和封建社会的开始。历史学家把从西罗马帝国直到文艺复兴这一千年间称为“中世纪”。“中世纪”的概念,最早是由15世纪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提出的。他在《罗马帝国衰落以后的历史,472—1440年》中,认为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古代史的结束,开启了另一个新的时期,即中世纪,它的历史绵亘千年。从此,“中世纪”一词延用至今,并为后来西欧历史学家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近代等三个阶段起到了重要的启迪作用。 恩格斯指出:“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以便一切都从头做起。它从没落的古代世界承受下来的唯一事物就是基督教和一些残破不全而且失掉文明的城市。其结果正如一切原始发展阶段中的情形一样,僧侣们获得了知识教育的垄断地位,因而教育本身也渗透了神学的性质。政治和法律都掌握在僧侣手中,也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成为神学的分枝,一切按照神学中通行的原则来处理。”以基督教神学为核心的封建文化取代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史学也在教会的控制之下,带上了神秘主义、经院哲学和僧侣主义的色彩,发展极为缓慢。 1、把古代犹太人的历史作为基督教产生之前的历史。即对公元前的历史的理解,主要依据《圣经·旧约》中对犹太人历史的记载。 2、把上帝的启示与真实的历史混同起来。他们认为上帝是历史中主要的、决定性力量,一切都服从于上帝的意志,没有上帝所

文档评论(0)

anm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