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考文言文基础知识总复习
目录
1、文言文中问句的固定表述
2、文言文固定结构例析
3、文言文翻译妙法
4、文言文知识点:常用实词
5、文言文知识点:常用虚词
6、文言文知识点:词类活用
7、文言文知识点:多音字
8、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
9、文言文知识点:古今异义
10文言文知识点:一词多义
11、文言文知识点:异读字
12、文言文知识点:文体知识点
13、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中问句的固定表述
一、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型
1.“何……之有”表示反问,其中的“之”是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有”是动词,“何……”是其宾语。提前宾语的作用在于强调宾语。“何……之有”可译为“有何……”。“何”并不是宾语,而是定语。宾语是“……”所代替的名词性短语。如:
(1)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亦君之力,臣何力之有?(《韩非子·难二》)——也是国君的力量,臣子有什么力量呢?
2.“不……乎”“不亦……乎”是较委婉的反问说法,即“不是吗”,或者“不也是吗”。如: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学习了又按时去复习它,不是很高兴(的事)吗?
(2)阻而鼓之,不亦可乎?(《左传·子鱼论战》)——利用敌人受阻的机会进攻他们,不也可以吗?
3.“何以……为”,“为”是动词,“何”是疑问代词,作“为”的前置宾语;“以……”是介宾短语,作“为”的状语。所以“何以……为”,等于介宾短语“以……”加动宾短语“为何”,相当于“用(要)……做什么”。如:
(1)然则又何以兵为?(《荀子·议兵》)——既然如此,那么用兵做什么?
(2)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史记·淮阴侯列传》)——就要做真王了,要个假王的名义做什么?
“何以……为”有时也作“奚以……为”“安……以为”。如: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要飞到九万里之外又向南飞干什么?
(2)君长有齐,奚以薛为?(《战国策·齐策》)——您长久地据有齐国,要薛城做什么?
4.“无乃……乎”,可译为“恐怕……吧”,用反问的形式,委婉地表示说话人肯定的看法。如:
(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私心刺谬乎?(《报任安书》)——现在您让我推荐贤士,恐怕与我的心意相违背吧?
(2)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孔子说:“冉求,恐怕该责备你吧?”
二、表示疑问的固定句型
1.“如……何”“奈……何”“若……何”,相当于“对(把)……怎么样(怎么办)”。“如、若、奈”是动词,“何”是疑问代词。如:
(1)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2)虞兮,虞兮,奈若何?(《史记·项羽本纪》)——虞姬啊,虞姬啊,对你怎么办呢?
有时可将上述句式紧缩为“如何(何如)、奈何、若何”,它们作谓语,用来询问办法,相当于“怎么样、怎么办”;作状语,用来询问原因,相当于“为什么、怎么”。如:
(1)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更换你捕蛇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
(2)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杞人忧天》)——整天在天里面(大气里面)活动,为什么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2.“何所……”“谁……者”,这是两个主谓倒装疑问句式。“何所……”等于“所……(者)何”。 “所……”作主语;“何”是疑问代词,作谓语。如: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木兰你想的是什么,思念的是什么?
(2)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给您出这个主意的是谁?
文言文固定结构例析
文言文中,有些词语常常组合在一起形成比较稳定的结构,表示一定的意义,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古汉语中称之为固定结构。现就初中文言文中出现的固定结构例说如下:
1.“不亦……乎”表示反问,用委婉的语气,表达肯定的看法,可译成“不也是……吗”,例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一起探讨问题,不也是很愉快吗?
(《论语十则》)
2.“有……者”用于所要介绍、陈述的对象,可译成“有个……的人”,例如:“有好事者船载以人。”――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运了一头驴子到了黔地。
(《黔之驴》)
3.“何所……”表示疑问,可译成“……的是什么”,例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问女儿想的是什么,问女儿思念的是什么。
(《木兰诗》)
4.“如……何”表示反问,可泽成“把……怎么样”,例如:“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匠,如太行、王屋何?”――凭您的力量,连像魁父这样的小丘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
(《愚公移山》)
5。“何……之有”表示反问,是“有何”的倒装,可译成“有什么……呢”,例如:“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 (《陋室铭》)
6.“为……所”表示被动,可译成“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pdf
- Unit+1+Face+Values说课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英语外研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 VIP
- 马工程《刑法学(下册)》教学课件第16章刑法各论概述.pptx VIP
- 初创公司成本控制与盈利管理.docx
- 三年(2022–2024)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0 数列(解析版).pdf
-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pptx
- 草方格施工组织设计.doc VIP
- 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文言文题评讲(说苑·贵德)+课件20张.pptx
- 2023年可行性研究报告财务分析全套计算表格(共18个附表,带公式链接自动计算,操作简单)--银行贷款或债券用.docx
- 食材配送项目防疫方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