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近代化的起步》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 “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的艰辛历程。
(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3)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前人敢于改革的勇气、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
(2)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加深对改革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几次运动的总趋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列举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四次侵略战争?以及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2.幻灯片展示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的图片
提问:你认识图片中的人物吗?与他们相关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3、课件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复习内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4、请你为这四个历史事件归纳一个主题。(近代化的起步或近代化的探索)
二、知识梳理
1.近代化的含义:
简单地说,就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寻求新出路的过程。包括:
思想的近代化: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思想和政治制度。
政治的近代化:实现政治民主化,由封建专制制度到民主政治。
经济的近代化:由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
2. 洋务运动
教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洋务运动”,完成学案上关于洋务运动的知识梳理表格。
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代表人物
中央是奕訢;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目的
?维护清朝的统治
口号
?“自强”;求富”
内容
创办军事工业(列举);创办民用工业(列举);创建海军;培养新式人才。?
失败标志
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
失败的根本原因
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不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
评价
(性质)洋务运动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自救运动。
(作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消极;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资本的侵略有一定抵制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积极。
做完之后,教师出示课件洋务运动的表格,学生同为之间交换学案,相互检查有无错误。
教师小结本部分内容,强调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3、戊戌变法
根据学案上设计的戊戌变法表格,学生采用口述的方式,自主完成。
序 幕
?公车上书(1895年)
时 间
1898年6月——9月?
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主要内容
政治: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机构,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
经济:设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和邮电局,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等。
文化: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
军事:裁汰旧军,精练陆军,扩建海军。
影 响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完成之后,教师找学生口述答案。
教师小结本部分内容,强调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4、辛亥革命
教师将本部分知识整理,用幻灯片展示,学生阅读,巩固记忆。幻灯片内容如下:
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取得胜利(历史上称之为辛亥革命)。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教师让学生总结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学生整理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完善答案。
幻灯展示:
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1894年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 。
1906年提出“民族”、“民权”、“民生”,即“三民主义”,成为领导革命的旗帜。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一系列法令。
教师总结: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20世纪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位伟人,他鞠躬尽瘁、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