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十九世纪德国民族主义形成的思想根源.docxVIP

论十九世纪德国民族主义形成的思想根源.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十九世纪德国民族主义形成的思想根源 摘 要:德国民族主义的形成经历了一段漫长的过程。从1517年开始的宗教改革,到18世纪的启蒙运动,再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反抗拿破仑的民族解放战争,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大大促进了德国民族主义的形成。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出民族主义对于德意志历史的影响非常深远。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民族主义一方面促进了德国的统一,另一方面也成为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思想诱因之一。如何正确地对待民族情感和爱国热情,如何把握好民族主义的尺度,良性的民族主义需要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对于每一个国家、特别是对关系错综复杂、历史包袱沉重的亚洲国家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德国;民族主义;思想根源 中图分类号:K516;D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XX)29-0069-02 “民族主义这个概念具有多义性和矛盾性,很难对它进行描述和界定。民族主义既可用来指称民族解放运动,也可指称民族压迫的一种意识形态。在德国和意大利建立民族国家的过程中,民族主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导致了多民族的奥匈帝国的解体。在帝国主义时代,民族主义成为殖民扩张的动力。在反抗殖民主义的斗争中,民族主义又为殖民地人民摆脱殖民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民族主义”最先由Johann Gottfried Herder在1774年提出。民族主义在德语语境中具有明显的消极涵义,而在法语和英语语境中以及法国、英国、美国的政治历史意识中,这一点并不适用。”① 近代德国民族主义的萌发可以追溯到1517年由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开启的宗教改革。宗教改革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标志着欧洲中世纪的结束和现代史的开始。天主教在欧洲中世纪时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教会和封建统治者互相利用。教会帮助统治者控制人民的思想,使他们甘心忍受统治者的压榨。作为回报,统治者给于教会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特权。中世纪晚期的教廷腐朽不堪,教会买卖圣职,贩卖赎罪券,欺骗信徒,搜刮民财。其中尤以德意志人民遭受的剥削最为严重,所以当时的德意志被称为“教皇的奶牛”,大量财富从这里源源不断地流入教廷。天主教教会的众多弊端也使许多教会内部的神职人员感到非常不安,他们认为,教会改革迫在眉睫。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条论纲》,正式名称为《关于赎罪券的意义及效果的见解》,以此开启了宗教改革的序幕。在《九十五条论纲》中,路德认为《圣经》而非教皇才是信仰生活的最高权威,他抨击了教会贩卖赎罪券、欺骗信徒的行为。赎罪券并不能洗清任何罪孽,且教皇并没有免除罪孽的权力。最后路德揭露了教皇贩卖赎罪券的真正目的,即搜刮钱财。 1520年路德发表了《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宣称教权并不高于世俗政权,教会无法对自身进行改革,号召德意志的贵族们召开宗教会议,改革教会。路德以此对教皇的专制腐化和对德意志事务的干涉提出抗议,要求德意志在精神上摆脱控制,获得独立。路德“提出了德意志必须依靠德国皇帝和诸侯将罗马教皇的政治经济势力驱逐出德国,建立德意志民族教会,实现教会组织独立的主张②”,这些思想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萌芽。 在民族意识的发展过程中,民族的语言和文字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宗教改革以前,德意志并没有统一的德语书面语。马丁·路德翻译的《圣经》在德意志广泛传播,受到人民的欢迎,实现了德语书面用语的初步统一。在德意志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认为信徒和上帝之间不需经由神职人员即可进行交流,而阅读《圣经》是直接与上帝交流的唯一方式。但当时《圣经》是用拉丁文所著,且非常昂贵,普通的德意志人民既不识拉丁文,也无力购买阅读。而当时德语被认为是粗鄙的下等人所使用的语言,并没有全德意志通用的、统一的书面用语。路德认为,信徒理所应当使用本民族的母语阅读《圣经》,这样才不会被神职人员的谎言所误导,才能真正领悟上帝的话语。1521年路德开始在瓦特堡翻译《圣经》。1522年9月德文版《圣经》出版后获得了极大的反响,受到了信徒的认可。此后,虽然各地的德意志人民讲不同的德语方言,但是在书面用语上德语实现了初步的统一。在实现德语统一的道路上,格林兄弟接下了第二棒。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分别出生于1785年1月和1786年2月。在两个年青人所生活的19世纪初期,在拿破仑的逼迫下,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解体,德意志成为一个由39个大小邦国组成的莱茵联邦与未加入联邦的普鲁士、奥地利组成的怪胎。虽然莱茵联邦在1913年莱比锡会战后解体,拿破仑的势力被赶出德意志,但此时的德意志无论从名义上还是实质上都沦为一个经济上落后、政治上保守分裂的政治体。1838年格林兄弟饱含着对德意志民族的热爱和对民族前途的忧虑开始编纂《德

文档评论(0)

y31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