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启示.docxVIP

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启示.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启示 摘要:文化教学是汉语国际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传统节日饮食文化作为其中一个特殊的分支,凭借自身的独特性和趣味性在教学中占有很大优势。在设计饮食文化教学时,教师应该讲究多样性、重点突出等策略,注意循序渐进、是否具备可操作性、避免文化冲突等问题,最大可能地将汉语本体知识与饮食文化相结合,从而激发汉语学习者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让其感受到汉语真正的魅力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使中国的汉语教学事业更加成熟和昌盛。 关键词:饮食文化教学;春节;教学策略;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XX)11-0134-04 对外汉语教学不仅是将汉语作为一种工具传授给习得者,更是要让世界各国汉语学习者了解感知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中国文化。正如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Edward Sapir)所主张的:“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 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产物,它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符号,所以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就要树立文化习得意识,运用文化语言观来指导对外汉语教学。 一、文化教学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必要性 纵观世界历史长河,唯有中华文化连绵不绝至今,从黄帝时代算起已有近5 000年,也是举世公认的世界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在文化不断发展和前进的这一进程中,衍生了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而且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这些文化不仅没有被湮灭在历史中,反而凭借自身的独特性和深厚内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汉语作为一个庞大的语言系统,在文化长河中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语言和文化相互影响和促进,从甲骨文到楷书,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它早已不是任意的符号,而是一种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活生命的语言。 在汉语国际教育中树立文化意识不仅是由汉语本身所具有的文化意义而决定的,《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1](以下简称:《大纲》)对文化意识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大纲》由外语教学和研究出版社于20XX年3月1日正式发行,在跨文化语言教学方面,吸收了现阶段国际汉语教学的成果与经验,对典型的汉语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等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并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示例联系,以便于国际汉语教学工作者在教学等方面参考使用。《大纲》在每一级目标及内容中都涉及了文化意识,这为对外汉语教师进行文化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二、中华传统节日饮食文化 美籍历史学家孙隆基教授在其代表作《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将以“吃”“口腔化”为突出特征的“身体化生存”视为中国文化最重要、最坚固的深层结构之一[2],这正揭示了饮食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和影响力。而在体系复杂庞大的中国饮食文化中,传统节日饮食文化是最具有历史性和代表性的一个分支。 春节是中国农历新年,也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关于春节食俗,中国各地区略有不同。北方人多吃饺子,在除夕之夜子时食用饺子,含有“更岁交子、辞旧迎新”之意。对百姓们来说,饺子不单单是一种食物,更有着丰富的含义,体现着人们对富裕、健康和长生的理想追求。更有习俗是过年包饺子时会在其中放一枚硬币、糖果或核桃,寄托着人们对来年的美好祝愿。南方人过年大多吃由糯米制作的年糕,有“年年高”的寓意,象征着生产和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的风俗。关于这个风俗的起源,历代有不同的说法,但最普遍的一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的爱国诗人屈原。南朝梁吴均在《续齐谐记》一文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而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貯米投水以祭之……今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栋叶及五色絲,遗风也。”粽子,古时称“角黍”,是用有香气的叶子包裹糯米成尖角的形状,又因这种尖角形很像棕榈树的叶心,所以得名“粽子”。由于饮食习惯的不同,全国各地的粽子用料、做法和风味也不相同,但这一食物从古至今一直活跃在人们的味蕾里, “吃粽子”也 成为端午节一项必不可少的习俗。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是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日。明朝《熙朝乐事》中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所以在中秋节这天吃月饼,也被人们赋予了美好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正是此意。 中国人过传统节日有许多习俗,但食俗是作为其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项。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三大节日,其食俗有着几个共同点:一是有着悠久的历史,饺子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而中国月饼的“始祖”——“太师饼”更是在殷、周时期就在江浙一带出现了,这些食物随着历史进程早已变成了一种节日符号。二是传统节日的饮食都被人们赋予了一定的寓意,团圆、幸福、美好、长寿等等,吉祥

文档评论(0)

w1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