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语言与国家安全战略的历史透视.docxVIP

镜子:语言与国家安全战略的历史透视.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镜子:语言与国家安全战略的历史透视 〔摘要〕 一国或一民族的语言文字,是此一国家或民族的存在标志,也是这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基石。本文试图通过对汉语漫长复杂变迁史(先秦至隋唐)的透视,尤其是从那些事关国家安全战略的历史文化语言事件中,洞见语言与国家安全战略的真相,为国家安全战略制订者提供一面可资借鉴的历史之镜。 〔关键词〕 语言文字;国家安全;历史文化 〔中图分类号〕H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XX)04-0176-13 〔基金项目〕国家语委科研项目 “语言与国家安全战略的历史文化研究”(WT125—62) 〔作者简介〕向以鲜,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国际儒学研究院研究员,四川 成都 610064。 引言:语言即祖国 语言的生命魅力如此强大,以至于在侵略者面前,它可以战胜怯懦和死亡。每次读到法国作家都德(Alphonse Daudet)的《最后一课》,我的灵魂都会为之颤栗。语言是民族或国家存在的基本标志,更是其文化基石。一个民族,即便被外族入侵统治,只要其语言不灭,这个民族就还没有被真正消灭;相反,这个民族丧失了自己的语言,丧失了说话的古老方式,那么,离真正的灭亡就不远了。韩麦尔先生最后使出全身的力量,用粉笔在黑板上所书写的“法兰西万岁”,实际上也是在祈祷和赞颂法兰西语言万岁: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只要人们把它记在心里,法兰西就不会真正灭亡。〔1〕 把目光投向古代的欧洲,语言的强大作用依然势不可挡。伟大的古罗马帝国,曾经是多么辉煌璀璨,但最终仍然分裂和崩塌了。导致这种结局的原因固然很多,但语言文化则是其中最为致命的原因。古罗马的分裂源于其境内两种语言的对峙:拉丁语和罗马语的对峙。18世纪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认为:拉丁语没有在东部行省扎下根来,是罗马帝国最终走向分裂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东部人不像西部人那么容易接受胜利者教给他们的语言,这种明显的差异使得帝国的两半染上了迥然不同的色彩。这色彩虽在罗马的繁荣如日中天的鼎盛时期,在某种程度上显得有些模糊不清;但在夜幕降临到罗马世界的时候,却慢慢显得十分耀眼了。〔2〕 还有一个例子,离我们很近:20世纪30年代,日本人占领我国东三省及台湾后,迅即强力推行日语教学。日本人的目的和普鲁士人的目的都是相同的,他们认为:军事占领只是一种外在的物质上的占领,只有语言文化上的占领,才是真正的彻底的占领。〔3〕 也可以这样说:语言文字是国家或民族的最后一道堡垒。有它在,国家就不会灭亡,民族也不会消失。保卫语言,就是保卫祖国。于此,我们也可以理解,德国学者维克多·克莱普勒(Victor Klemperer)何以会在其名著《第三帝国的语言》首页,引用犹太思想家弗朗茨·罗森茨维格(Franz Rosenzweig)的名言:语言甚于血液。〔4〕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言是我们永远的祖国。 为了弄清楚语言与国家安全战略的复杂又重要的关系,我们有必要将目光投向幽深广袤的历史领域——透过历史的阴影,洞见语言的神奇力量。汉语是世上最为古老的语言之一,而且就其绵延不断的历史而言,尚没有出其右者。 自历史角度去考察语言与国家安全战略的关系,有两种比较典型的情形值得特别观照:凡是江山易代或异族入主之时,国家政权及治国者,均会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将语言文字的规范和统一视为安邦治国的重要方略。 由于中国在地理空间上幅员辽阔,历史时间漫长,多民族杂居,语言文字的规范问题一直是摆在历朝历代统治者面前必须解决的大问题。人们早已明白,要彻底消除各地各族语言的差异与个性几乎是不可能的,甚至也是有害的,但同时又必须有一种相对通用的、为多数人所接受和认可的语言文字——实际上就是必须在中国大地上,推行标准语(民族或国家的共同语,包括语音规范、语法规范、语词规范和书写规范等)——如果没有这样的标准语,东南西北的人们将无法畅通交流,上传下达的朝廷诏令亦无法即时有效地得到施行。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将是十分危险的事情。 语言学者认为,民族或国家共同语的形成,大约有两种可能:一是基础方言扩展,即扩大某一方言使用范围,最终成为全民或全国通用的共同语; 二是融合选择,即在不同方言的交流中,形成一种相互融合、相互接受的共同语。中华民族的共同语,则应该是在以汉民族语言为主体基础之上,融合各族语言精华而铸成的——华夏人使用的汉语。即使是汉语,也因时代不同,地方不同而千差万别。因此,历代统治者又会着力推行一种听说者更为广泛的汉语,这便是:先秦的雅言、汉魏的正音、隋唐的雅韵及字样(当然也包括越宋元而至明清的官话以及近现代的国语和普通话)。 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1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