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酉阳杂俎》于唐代佛道之争的现实反映与态度
摘 要:佛道之争自从佛教传入并成体系后便一直贯穿在我国宗教的发展史中,作为一个由来已久的宗教思想拉锯战,在唐初到唐末的这段历史中达到极盛,并在许多文学作品中得到反映。《酉阳杂俎》作为一部极物博览之书,自然对其有所反应。然而作者段成式对于佛道争锋本身态度又是否持中,则与他个人所受的宗教影响关系深远。
关键词:《酉阳杂俎》 段成式 佛道之争
宗教对于文学的影响,从里到外能够分为三个层面,即于作品、作者与社会背景之中的反映。虽然于作品本身和作者个人的影响更为直接而易于表达,然而其对于社会背景的宏观影响经由作品所反映而呈现出的当时社会风貌,却是研究一代文学所不可缺少的。佛道二教均历史悠远,而为争夺有限受众、思想高峰与执政者青睐,从佛教自西土传入中原发展壮大便一直伴随有佛道之争,千百年来纷扰不休。自东汉明帝时枷摄摩腾与诸道士论争开两教争锋之先河,后争斗不断,在不断纠缠和抵抗中互相进步,其争斗亦愈演愈烈,于唐代达到高潮。
唐代佛道二教发展均可谓“极盛”,诸如政治需求、文化需求等因素在当时都成为二教消长的助推力,因而两者在当时的交锋可谓空前。作为一部可谓是唐代社会生活大杂烩的《酉阳杂俎》,对于贯穿全唐的佛道之争,自有其文学性折射。以下将就三个方面于佛道之争中《酉阳杂俎》及其作者所表现出的态度进行浅探。
一、段成式与《酉阳杂俎》 段成式,字柯古,唐代志怪小说家。他嗜书如狂,博闻强识,学识渊博,年轻时曾随父亲段文昌转徙各地,了解各地风俗人情及趣闻轶事,开拓了生活视野。加之他精研苦学,博览包括官府秘籍在内的大量图书,方有《酉阳杂俎》而后之成。其晚年居长安时闲放自适,对佛教典籍爱不释卷,加之幼时所受熏陶,信佛读经,避匿于佛理。段成式诗可与温庭筠、李商隐齐名,其中多避世消极之意,如《醉中吟》:
只爱糟床滴滴声,长愁声绝又醒醒。∥人间荣辱不常定,唯有南山依旧青。
由此可见,在社会生活遭遇不满时,段成式信佛读经的生活给予其一定的宗教皈依。
《酉阳杂俎》为段成式所作之笔记小说集。其中“酉阳”一词有梁元帝“访酉阳之逸典”意,自认其作之庞大驳杂、包罗万象,堪比酉阳逸典。作者段成式自言其成书乃“固役不耻者,抑志怪小说之书也”,因而其中有大量的关于仙佛鬼怪故事的描写。具体分为前卷20卷,续卷10卷共6篇,内容涉及广泛,志怪写实无所不提。在志怪猎奇之余,《酉阳杂俎》因其内所含的大量有关唐代风土人情及社会风俗的历史材料,其对于唐代社会现实的反映却是不可否认的。在《酉阳杂俎》的诸多篇目之中,有涉及对佛教与道教叙述内容的篇目有许多,如《玉格》《壶史》《诺皋》《支诺皋》《怪术》等,其中多有佛道二教经典故事载录,亦有诸多对于当时社会所涉之奇闻逸事的描绘。例如,不空与罗公远陛下斗法、一行阅典、王布之女,等等,后将详述。
二、唐代佛道发展轨迹浅述 历史发展至唐朝,统治者对于宗教相争,身份已从一开始的超脱在外的旁观者、劝谏者演化为主导者和控制者,而佛道二教也将更多视角放置于统治者,将谋求统治者认同当作一个传教的重要手段。因而政治原因成为唐代佛道之争导向的一个重要因素。李氏建国后,为抬高门第、求祖先之名荫蔽,上认道教教主老子李耳为祖,而道教因此也成为李唐国教。然而之后随着玄奘取经和武周立国,佛教的地位也随之一步步得以提升。武则天通过伪造经籍等行为,借佛抗道,为自身谋求与李唐足以分庭抗礼的宗教力量,使得佛教在唐朝得以进一步昌盛发展。之后随着政权回归李氏,佛教道教地位又一次发生改变。而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与平息,战火动乱、民生凋敝、经济下滑等李唐国运走向颓势的征兆,使得统治者归于佛教寻求慰藉。而随之来的弊端则是,由于寺庙僧众过多,佛教的不断发展影响到了社会经济和人口的进一步发展。在一系列矛盾的不断堆积下,最终于武宗时爆发了“三武灭佛”之一的“会昌法难”,佛教地位跌落谷底。而后随着社会情势的不断恶化,统治者对于佛道二教相互斗争的控制力减弱,二教又趋于平衡。
三、《酉阳杂俎》中的佛道之争 历来佛道争锋,其由有四:一为夷夏之辩,二为教长长幼,三为经籍述典,四为治世惑世。
首先,道教徒认为道教为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一脉所成,为华夏自家,而佛教则来自印度,故而为夷狄之教,夷不及夏,故中土之人不屑于佛而多归于道。于此佛教徒有华夷之道外异内同的辩驳。
其次,教主生诞先后的问题也是双方争论的一个重点。为此双方不惜伪造历史。最为著名的是西晋道士王浮伪造的《老子化胡经》。而佛教徒也宣扬过三代时即有佛陀现世,周代佛法已传入,而孔子已知佛教,编造《清净法行经》宣称儒童菩萨即孔丘、光净菩萨即颜渊、摩诃迦叶即老子等妄说。于《酉阳杂俎·玉格》中,有“老君西越流沙,历八十一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