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因时而异——川渝地区传统民居门饰设计的历史演变研究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门是建筑与外界联系的入口,也是建筑的首要视觉对象,门饰则成为彰显建筑风格与文化底蕴的物质形式。因此,研究传统民居门饰文化,对挖掘历史文化特色、保护与传承地域民居文化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文献、考古资料以及实地考察,对川渝地区传统民居的发展轨迹及特征做出归纳,从而梳理川渝地区的文化流变。川渝地区有众多少数民族,而川渝民居承袭了中原民居的形制,門饰的历史演变可划分为六个阶段。在历史的演进中,传统民居门饰会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共同造就了川渝地区民居门饰的风格特征。
关键词:川渝 民居 门 装饰 历史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XX)07-0143-03
引言
“民居在营建技术、审美情趣是相互模仿的。一般是在尊重祖传习俗的基础上,学习和接受先进文化的进入”。通过贸易、移民、战争等方式,川渝地区民居门饰随着文化的变迁而发生着演化与更新。
一、先秦时期——门的初生
原始时期至先秦时期,巴蜀两地的民居以干栏式建筑为主,民居门饰的营造是基于本地地理环境而形成的,具有明显的巴蜀文化特征。三星堆晚期遗址已有长方形建筑平面,且有分间的明显痕迹。这段时期的民居多为较成熟的干栏式建筑,多呈东南或西南向,如为北向入口,门前就有敞廊过渡。说明当时已十分注意采光、通风、遮阳和防飘雨等建筑物理功能的处理。在成都十二桥遗址(商末至西周),发现有保存完整的典型的干栏式建筑。成都金沙遗址大型建筑基址区的发掘又一次证明了古蜀建筑的发达。数十座房屋为四合院布局,大口西南朝向。这些考古遗迹表明,在先秦时代,小型民居就采用了上实下虚的干栏式建筑。这种建筑因具有防潮、防洪的作用,适用于潮湿多雨的地区,因此成为四川现代民居的雏形。随后,干栏式建筑发展为半干栏式建筑,最后演化为地面木构房屋。至今,川内山地地区的吊脚楼即是半干栏式建筑。
因干栏式建筑底层架空,门设置在上层,为居住空间的入口,主要为挡风避护的实用性考虑,如图1。秦朝统一后,独立的巴蜀民居体系发生了汉化。宫室式建筑的出现导致了干栏式建筑的式微,同时,发生着由“户”到“门”的转变。大门与屋门分离,出现了独立的宅门,门的类型、装饰开始逐渐完善。
二、秦汉时期——门的成型
公元前316年,秦国先后灭蜀国、巴国。初占巴蜀时,秦实行郡县制,在四川设置蜀郡、在重庆设置巴郡。并通过移民政策,加强了秦地的华夏族人(汉族的前身)与巴人、蜀人的联系。《华阳国志.蜀志》中提到“秦惠王封子通国为蜀侯……乃移秦民万家以实之。”圆随着汉人的大量入迁,不仅百姓“使秦言”,民居也“呈秦貌”。在秦朝统治的一百多年中,中原文化通过川北地区而影响全川。
至汉代,汉文化取得主流地位,巴蜀两地原本的干栏式民居已被合院式民居取代。汉代出土的画像砖可佐证这一事实。四川成都羊子山的汉画像砖,呈现出由夏、商、周三代发展而来的合院式建筑的基本型貌。该民居四周由围墙环绕,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左侧为民居的起居空间,右侧为厨房、仓库等辅助空间,并建有一个体形较大的汉阙。大门设在南墙的西端,“用两根楹柱支撑着与围墙上小檐几乎同高的悬山式屋面,形成了一个小门廊。门扇是用直条组成的栅栏”。经过大门后进入进深较小的第一院,再经过二门进入进深较大的第二院。前后两个庭园以木制回廊环绕,不仅反映出廊院式建筑的影响,还符合川渝地区炎热、多雨的自然气候特征。在汉化的过程中,蜀地民居完成了干栏式建筑向合院式建筑的历史性过渡。
四川德阳出土的汉代画像砖描绘了一座较为精致的住宅大门,如图2。“大门为垂直三段式,中部为三开间的主入口,门扇较宽且高,看来这是一座官员的府邸,轿马可直抵二门。两旁耳房较低,更衬托出中部入口的雄伟壮观。左侧耳房有小门,大概是供自己家人平常通行之用。”这种三开间的大门,为后世富贵官宦之府邸所普遍采用的形式。从画像砖中可以看出,大门为整块的木制板门。板门坚固耐用,是门的营造技术的一大进步。
成都曾家包汉墓墓门是古代巴蜀民居大门的实存者,如图3。大门有两扇门扉,并以浮雕的技法进行装饰。口框安置于墙体之中,门扉两侧装有门轴,内嵌于墙门框的凹槽中,因此可自由开合。出土于彭州的画像砖上的大门也同样为双扇门扉,门框为木制。两个大门紧闭,可见当时已有使用门闩的习惯。
公元221年,刘备建立蜀国,史称蜀汉。以成都为中心的蜀国在经济、军事、科技上取得进一步的发展。经过两汉时期的发展,三国蜀汉时期的民居建筑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从出土的蜀汉时期的随葬建筑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巴蜀地区的民居在布局、选址、技术、风格等方面已经呈现出中原民居的特点。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