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与浙西南地方戏曲文化的关系.docxVIP

道教文化与浙西南地方戏曲文化的关系.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教文化与浙西南地方戏曲文化的关系 [摘要]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多姿多彩,源远流长,道教文化和戏曲文化都是我们传统文化里的精髓,它们之间有千丝万缕的亲缘关系。地处浙江西南山区的丽水市自古就是一个道教圣地、戏曲之乡,当地的戏曲文化和道教文化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关键词] 道教 戏曲 音乐 道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孕育下所成长起来的本土宗教,千百年来它根植于华夏沃土,与民间民俗活动始终结合在一起,对中国文化、音乐艺术、文学艺术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处于浙江西南山区的丽水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民间艺术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丽水的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上,丽水曾经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丽水缙云的仙都自古相传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铸鼎、觞百神、飞升之地。大约从东汉开始就有符箓派的方士赵昞、王方平、麻姑、蔡经和丹鼎派道士左慈、葛玄、郑隐、葛洪;南北朝时南天师道创建者陆静修、孙游岳、陶弘景,隋唐有徐则,吴善经、刘处静、闾丘方远、叶法善和杜光庭等著名道士,都曾在此修炼传教。其中叶法善(616-720)和杜光庭(850-933)二位道门高士分别是丽水松阳和丽水缙云人,他们虽处于历史的不同时代,但对中国当时社会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同时也为丽水创造了宝贵的道教文化财富。如叶法善,晚年时在家乡松阳的卯山建观,唐玄宗赐名“淳和仙府”,并高筑戏台做“道场”,其音乐称“道教音乐”,俗称“道士调”。松阳高腔许多音乐渊源于道教音乐,故高腔艺人中就有叶法善是松阳高腔开创者的流传。[1]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国宝、国粹。它代表着我国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情,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浙江是南戏的发源地,是一个民间剧种十分发达的地区。地处浙西南的丽水市,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宗教环境,造就了当地丰富的戏曲资源。丽水现存的民间传统戏曲剧种有近十种之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1)松阳高腔。松阳高腔是全省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不仅剧目丰富,且唱腔曲牌众多,如今已成为全省唯一能演出的高腔剧种,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缙云婺剧。缙云婺剧与金华婺剧同祖同宗,都源于徽戏,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缙云婺剧以其基本保留徽(安徽徽戏)、乱(处州乱弹)两腔原味而受人关注,它与金华婺剧存在着一些不同,如在戏腔道白、器乐演奏、唱腔、表演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征。特别是在唱腔上,因受浙南民俗风情和传统道教的影响已揉合了一些道士腔和本地山歌的元素,具有一定的法事色彩和山歌味。(3)处州菇民戏。菇民戏又名“二都戏”,因起源于丽水庆元二都而得名。处州菇民戏始于何时无文可稽,相传早在清中叶就已流传于庆元、龙泉、景宁一带菇民区。菇民戏的音乐声腔最早只是一些山歌式的地方小调,后由菇民在全国各地种菇时吸收了外地剧种的曲牌和民间曲调,使菇民戏逐渐演变成以近似徽调的二簧和汉调的西皮为主的多声腔板腔体唱腔。(4)处州乱弹。处州乱弹旧称“处州班”,清中叶后盛行。青田、缙云、松阳、遂昌、云和等地都有班社,而以莲都的碧湖一带居多,主要流行丽水、金华、温州三个地区。光绪年间曾有班社进入江西、福建二省毗邻城乡,故外地有“碧湖调”、“胡调”、“浙调”等名称 (5)昆曲.遂昌十番。遂昌十番是著名戏剧家汤显祖任遂昌知县时扎根遂昌,以演奏昆剧和婺剧曲牌为特色的民间器乐演奏活动,因轮番重奏部分曲牌而得名。遂昌十番不仅推动了昆曲在遂昌的传播,而且至今仍保留着古代昆曲的原味,故被人称之为“昆曲的活化石”。如今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上描述的都是比较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丽水传统戏曲,还有一些影响力较小的就不在这里一一表述了。由于这些戏曲剧种长期活跃于农村舞台,与道教音乐彼此渗透、互相影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我不分的混融现象。 一、道教音乐的概念 道教音乐,是道教进行斋醮仪式时,为神仙祝诞,祈求上天赐福,降妖驱魔以及超度亡灵等诸法事活动中使用的音乐,即为法事音乐、道场音乐。其源头可追溯于先秦宗法宗教的庙堂祭祀礼仪音乐。它是一个流传广泛的传统程式。据《太平清领书》记载:“夫音,非空也,以致真事,以虚致实,以无形身召有形身之法也。夫乐,乃以音响正天地阴阳五行之语言也。听其间,知天地性,四时五形之气和,以不知尽矣。”晋朝著名道教学者葛洪(283-363)中年在缙云仙都山游览聆听步虚洞道教音乐,著《抱朴子.道德篇》云:“撞金伐革,讴歌勇跃、拜伏稽颡,宋靖虚坐、求乞福愿。”可见当时的道场就有撞钟击鼓,歌舞跪拜,音乐与祈神同步的科仪法象。唐玄宗李隆基(713-716)笃信道教,且重道教音乐,不仅令道士乐工制作道曲,还下令臣民进献道曲,并亲自下道场教道士们学习步虚韵调。宋代的醮仪法事音乐汇集了真宗(赵恒)、徽宗(赵佶

文档评论(0)

w1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