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贝类增养殖技术 牡蛎生物学特性 牡蛎的生物学.doc

贝类增养殖技术 牡蛎生物学特性 牡蛎的生物学.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海水贝类增养殖技术 PAGE PAGE 1 学习情境二 固着型贝类-牡蛎养殖技术 牡蛎是我国沿海最为常见的一种贝类,俗称蚝(广东、福建)、蛎黄(浙江、江苏)、海蛎子(山东以北沿海)。其软体部中含蛋白质45%~57%、脂肪7%~11%、肝糖19%一38%,此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灰分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有“海洋牛奶”之称。其肉可食用,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蛎壳可作贝苗的附着基,是烧制石灰的好原料,也可加工制作钮扣和工艺品等,也是家禽、家畜饲料钙的来源。 牡蛎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形亚纲,珍珠贝目,牡蛎科。牡蛎的种类繁多,全世界计有一百多种,我国沿海已报道20几种,国内主要养殖种类有:近江牡蛎、褶牡蛎、密鳞牡蛎、大连湾牡蛎、太平洋牡蛎(长牡蛎)。牡蛎为中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已有2 000多年的养殖历史。早在宋朝就有插竹养殖的记载。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养殖方法不断提高和完善,养殖产量也不断提高。本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养殖总产量一直维持在2.5万~ 3.0万吨,80年代超过了4万吨,90年代牡蛎养殖总产量直线上升,1995年达37.3万吨。 牡蛎的生物学 一、牡蛎主要种类的形态特征 我国沿海约有牡蛎20余种,主要种类如下: (1)褶牡蛎(Crassostrea plicatula Gmelin): 贝壳小型,薄而脆,多为三角形。右壳表面具同心环状鳞片多层,多为淡黄色,间有紫褐色或黑色条纹;左壳表面凸出,顶部固着面较大,具粗壮放射肋,鳞片层较少,颜色比右壳淡些。 (2)大连湾牡蛎(Crassostrea talienwhanensis Crosse):壳大型,中等厚度,椭圆型,壳顶部扩张成三角形。右壳扁平,壳面具水波状鳞片;左壳坚厚,凹陷较大,放射肋粗壮。 (3)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 Gould):贝壳大而坚厚,体形多样,有圆形、卵圆形、三角形和延长形。两壳面环生薄而平直的黄褐色或暗紫色鳞片,随年龄增长而变厚。 (4)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Thunberg)]:贝壳长型,壳较薄,壳长为壳高的3倍左右,右壳较平,鳞片坚厚,环生鳞片呈波纹状,排列稀疏,放射肋不明显,左壳深陷,鳞片粗大,左壳壳顶固着面小。 (5)密鳞牡蛎(Ostrea denselamellosa Lischke): 壳厚大,近圆形,壳顶前后常有耳,右壳较平, 左壳稍大而凹陷,右壳表面布有薄而细密的鳞片, 左壳鳞片疏而粗,放射肋粗大。 二、牡蛎的生态 (一)分布 牡蛎分布很广,几乎遍布全世界。褶牡蛎、近江牡蛎、太平洋牡蛎及密鳞牡蛎在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褶牡蛎多集中在潮间带的中下区,太平洋牡螈和近江牡蛎主要分布于低潮线附近至10余米深的浅海区,密鳞牡蛎主要分布于低潮线下2~30米深处,大连湾牡蛎仅分布于黄、渤海的低潮线附近至 10余米深处。 (二)生活方式 牡蛎营固着生活,以左壳固着于外物上,一生只固着一次,一旦固着下来,终生不再移动,仅靠右壳的开闭进行呼吸与摄食。牡蛎具有群聚的习性,自然栖息或养殖场内的牡蛎都由不同年龄组的个体群聚而生。同一代的牡蛎彼此聚在一起生长,新一代的个体又以老一代的贝壳为固着基。由于生长空间的限制,牡蛎的壳形一般是很不规则的。 (三)对温度和盐度的适应 牡蛎对温度适应范围较广。我国南北沿海的全年水温差别极其显著,冬季北方水温可低至-2℃~-3℃,夏季南方水温较高的潮间带附近可高达40℃,这些水温相差悬殊的海区仍有牡蛎栖息。太平洋牡蛎、近江牡蛎、褶牡蛎和密鳞牡蛎为广温性种类,在-3℃~-32℃范围均能存活。太平洋牡蛎生长适温是5℃~28℃,大连湾牡蛎生长适温为6℃~25℃。 各种牡蛎对盐度的适应性不同,是决定牡蛎水平分布和养殖场地选择的主要条件之一。太平洋牡蛎和近江牡蛎生活的盐度范围很广泛,前者可在盐度为10~37,后者可在盐度为10~30的海区栖息。大连湾牡蛎和密鳞牡蛎对盐度适应范围较窄,一般在25~34的高盐度海区栖息。褶牡蛎分布在环境多变的潮间带,对盐度适应范围较广。 (四)食性与食料 牡蛎为滤食性贝类,通过鳃纤毛的摆动滤食海水中的食物颗粒。成体牡蛎的食料组成较复杂,主要有硅藻、鞭毛藻、藻类孢子、动物卵子、原生动物及有机碎屑等,其中以硅藻和有机碎屑为主。由于牡蛎仅对食物的大小和重量具选择性,而对食物的种类没有选择能力,因此,牡蛎胃内的食料组成因海区和季节不同而变化。 (五)灾敌害 牡蛎的灾敌害很多,可分为非生物性灾敌害和生物性灾敌害两大类。非生物性灾敌害主要包括盐度、温度及风浪等环境因子。生物性灾敌害主要有肉食性动物、竞争生物和寄生生物。肉食性动物能直接捕食牡蛎,如河豚、荔枝螺、蟹类、海星等;竞争生物不能直接侵害牡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