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谈陕北秧歌的继承与创新
【关键词】 陕北秧歌剧;文化资源;民间艺术;文化产业
一、民间文化资源催生地方文化艺术精品
近些年来,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得到极大的发展,云南省大型原生态歌舞剧《云南映象》、广西桂林山水大型实景歌舞剧《印象·刘三姐》、山西省大型民族舞剧《一把酸枣》等作品的相继亮相,频频摘得国际国内各项大奖,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仅如此,这些原生态歌舞极大程度地让人们感受到了地域特色文化大餐所带来的艺术震撼,也是近年来国内继承保护和开发利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成功范例。
在当今现代化不断推进的形势下,陕北民间文化正面临消亡的危机,许多依靠“口传身授”传承的各种技艺、礼仪、习俗等文化遗产,以及许多民间艺术也逐渐消失。为使其在新形势下更好地继承与发展,继而接续陕北传统文化的血脉,并以此来丰富陕北民俗性艺术的时代建构,陕北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孕育而生,该剧是对陕北民间艺术的继承与人文风貌的展现,并对陕北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秧歌剧对陕北秧歌的继承与舞台创新
1、根植本土文化,打破传统剧情
早在70年前,延安艺术工作者就曾创作出如《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传统的陕北秧歌剧,它是边区“文艺整风”运动和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得到具体贯彻的产物,亦是在认真研究民间艺术、继承和借鉴陕北秧歌艺术的基础上,创作出的熔歌、舞、剧于一体的崭新艺术形式。在这些传统的秧歌剧题材中,爱是永恒的主题,情歌占有很大的比重,例如《走西口》《三十里铺》《蓝花花》等。而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以下称《米》剧)也展示了爱情这一亘古不变的主题,围绕绥德汉子虎子、牛娃、石娃和米脂婆姨青青展开了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看似简单的三男一女之间的恋情,体现了女性对爱情的执着与自主意识,男性的敢于担当、豪侠仗义和敢取敢舍。编剧为迎合观众的审美意愿,体现人之大爱和谐共生的理念,在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追求之后,用主人公虎子的舍弃成全了情敌与心上人的爱情来表达大爱情怀,而这在以“得到”为目的的农村题材的剧作中是并不多见的。
《米》剧的成功之处在于作者对陕北民间文化资源进行了充分的挖掘和创新,体现了现代人文价值的追求。为迎合现代观众审美需要,在剧情上打破了以往传统,不像《三十里铺》《白毛女》等剧标注着黄土地红色民俗文化符号,而是突出陕北人的人性美和人格美,将“米脂婆姨绥德汉”这一“通俗”故事,改编为一个具有现代伦理道德观的“高雅”故事。这样一群个性鲜明的米脂婆姨和一群智慧豪迈的绥德汉子,带给我们艺术层面甚至人性感悟的启示。
陕北民间文化要得到良好的继承,首先应该做好对民间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保护工作。保护的目的是解决其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发展的目的是使陕北民间文化得到传承使之发扬光大。通过对陕北传统素材的挖掘整理,不但彰显了我国优秀民俗文化,反映了陕北民间最朴实的真实情感,而且也赋予这些传统民间故事以全新的生命力。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说:这个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它表现出陕北人民最朴实的“人想人、人爱人”的真情实感,而良好的愿望总是与无情的现实存在较大反差,无形中沟通了当代人与古代人最朴实的情感元素,所以不能不使人动情。
2、民族音乐与西洋音乐的碰撞结合
秧歌剧作品想要成功,除了要有动人的故事内容、扣人心悬的故事情节,还需要从视听感官来刺激观众达到精神层次的愉悦和满足。《米》剧并不是简单的陕西民间音乐的堆砌,而是由11首原生态民歌和33个唱段(乐曲)精心调和而成。全剧因循利导,将小调、号子、信天游、二人台等原生态表演形式进行了再次创作。在全剧最后 “水流千里归大海,走西口的哥哥早回来”中,作曲家主要运用宫、商、角、徵、羽传统调式,以双四度框架为主旋律,融汇陕北原生态民歌、民间小调等多种音乐元素结合西洋曲式的长处,用歌剧样式的咏叹调表现出中国传统音乐形式。而在表现结尾处高潮场面时更加雄浑有力,荡气回肠,表现出了秧歌剧的艺术张力。
在歌词创作时编剧白阿莹将整剧定位在一个比较高的高度,大部分歌词是白阿莹新创作的和对一些传统民歌的改编,新创作歌词与旧民歌相比几乎分不清哪些是新民歌,这正是编剧深入民间体验陕北民风民俗的结果。为让观众更能切身体会陕北文化内涵,所有歌词要求演员用陕北方言来演唱,使之更加纯朴自然。在创作时编剧精益求精,力求达到最佳效果,将结尾咏叹调经反复修改,最终以“大雨洗完了陕北的天,天上飘来了米脂妹,地上走来了绥德汉,高坡上爱来黄河里喊……”作为这部剧的感情表露,和对人性的揭示,使剧作展示出令人感动的艺术效果。
“艺术的本质是一种创造,而创造是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活动”。也就是说继承并不是一味的模仿,而是结合时代特色的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