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校:价值、模式与创新路径.docxVIP

未来学校:价值、模式与创新路径.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未来学校:价值、模式与创新路径 20XX12月8日,主题为“未来学校:价值、模式与创新路径”的20XX首都教育论坛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举行。本次论坛由首都师范大学主办,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基础教育研究基地、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承办。来自北京市教委和中国教育学会的领导,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科大讯飞教育技术研究院及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北京市中小学校长及教师代表,在京高校的学生代表,以及多家媒体的记者、编辑,共计200余人出席论坛。本次论坛围绕“未来学校的价值与组织”“未来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未来学校中的人与学习”“未来学校之未来思考”等進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新时代,国家把教育放在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学校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主体,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转型深入推进、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与日俱增的形势下,未来学校改革与发展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未来学校的价值与组织 未来学校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是未来学校的价值立场。未来学校的价值立场,可以理解为未来学校所持的教育价值观念、人才培养观念等,而这些决定着未来学校的教育样态。与会学者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首先,我们需要从整体上对未来学校有一个大致认识,所以对未来学校的概念性框架、培养人的路径以及未来学校发展的趋势等问题的讨论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素研究员从三个方面对上述话题进行了回应。第一,从四个模块建构未来学校的概念性框架:从中国特色维度、未来维度和全球化维度重新定义学校;新技术的运用有助于从时间特质、空间特质和科学特质等方面重新认识学习;在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精神家园、突破时空的学习场、信息技术助力的实践场、各学习要素互动的活动社区等方面重新理解课堂;在新技术支持下的学习状态分析、资源配置、多元评价,差异化学习方案助推的多元课程、多样课程以及教育生态承载的跨场域学习和共同参与的教育生态中重构学习路径。第二,未来学校培养新时代新人的路径。未来学校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特别是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社会情绪的学习、心智的成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智慧成长。第三,未来学校发展的八大趋势:教育重心的改变,课程的转变,PBL和EdTech在课堂上的崛起,人工智能支持的个性化学习,培养STEM与SMAC技能,运用学习平台进行过程性记录与评价,社交和情感技能日益受到重视,学校设计将由教育专家与设计师共同完成等。 其次,我们应明确在技术与教育的关系中持怎样的价值立场。技术在未来学校中有着重要的价值,但是技术终归是手段,更好地教育学生才是目的,不能本末倒置。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宁虹教授认为,“AI+教育”应该以立足教育为基本理念,着眼未来教育存在形式,把握素质教育的实现和教育科学发展之根本,瞄准真实的“AI+教育”发生的先机。在具体实践上,宁教授指出,以语言作为渠道构建人类文明和人工智能教育之间的通道,并以虚拟学校案例阐述了其所倡导的以教育发生的构成性原理为依据的智能化教育培养具有“高度文明素养、完整世界观基础”的未来新人的积极价值。 第三,我们还应明确在技术与生活的关系中持怎样的价值立场。技术虽特别重要,但人终归是复杂性的存在,因此,人的教育应面向生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康健教授从工业革命后近代科学哲学的发展谈起,以维科在《新科学》中对纯科学和理性主义的反对和对人类人文性和诗性逻辑的强调,说明了混沌理论、复杂理论在让人类回归整体和系统中的重要理论价值。依此理论基础,康教授分析了教育的复杂性和当前教育评价改革与课程教学改革中简化科学主义的弊端,指出了PBL和STEAM不是简单拼合课程的技术和方法,而是一种旨在推进教育公平的理念,并提出教育走向多元世界必须承认并遵循复杂性,避免细碎化、片面化思考,而此出路在于真实生活。未来教育必须面向真实生活,面向具有高度复杂性的、多变的人。 未来学校的课程与教学 课程与教学是学校培养人的核心载体,是学校教育系统的关键组成。因此,未来学校的课程与教学直接影响着未来人才和未来学校的发展。未来已来,关于未来学校课程与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已经开始。 1.课程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建设 学者从哲学立场出发,建构课程。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杨志成研究员从全息哲学的视角分析他对未来学校课程建设的认识。他以时间为线索,对源起于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h458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