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 国际经济学.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汇率制度的类型 传统上,根据有没有规定货币平价以及汇率波动幅度的大小,汇率制度可划分为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两大类。 1.固定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度是指本币对外币规定有货币平价,现实汇率受平价制约,只能围绕平价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的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度包括了金本位制下的汇率制度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纸币流通条件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汇率制度,前者是典型的固定汇率制,后者是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 2.浮动汇率制 浮动汇率制就是一国货币不再规定金平价,不再规定汇率的波动幅度,现实汇率不受平价制约,而是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动而变动,货币当局也不再承担维持汇率波动界限义务的一种汇率制度。 按照政府是否进行干预划分,浮动汇率制可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按照汇率浮动方式划分,浮动汇率之可分为单独浮动、联合浮动和盯住汇率制度。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在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大背景下,各国汇率浮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9年根据其成员国汇率制度的实际情况,按照汇率制度弹性的大小以及是否存在对于给定汇率目标的正式或非正式承诺,将汇率制度分为八大类。 二、有关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优劣的争论 自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浮动汇率制已运行了30多年了。在此期间,关于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孰优孰劣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特里芬和蒙代尔等经济学家认为固定汇率制有利;而弗里德曼、哈伯勒和米德等经济学家则提倡浮动汇率制。 第二节最优货币区理论 一、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提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从20世纪60年代起,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货币一体化特别是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日益成为国际金融界关注的焦点。 与货币一体化相关的理论是最优货币区理论,最优货币区的概念是在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优劣争论中提出的,最早是由蒙代尔引入国际经济学领域的。它主要研究如何给货币区确定一个最佳范围,即具有什么样特性的国家或地区可以结合成为一个货币区,或者说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加入货币区是利大于弊;加入货币区的收益和成本又是什么? 最优货币区理论提出后,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加入到理论研究中。 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主要讨论了组成最优货币区的种种条件和标准;20世纪70年代经济学家更深入的分析了组成最优货币区收益和成本;20世纪90年代又有不少经济学家开始注重自由市场选择的作用,使最优货币区理论进入自由设计阶段。 研究最优货币区理论主要有两种方法:单一指标分析法和成本收益分析法。 二、单一指标分析法 所谓单一指标分析法,是试图找出单一标准去界定恰当的通货区范围。1961年,美国经济学家蒙代尔在最早引入最优通货区概念时,首次运用了单一指标分析法,他提出应以生产要素的流动性特别是劳动力的流动性作为界定最优通货区范围的标准。在此以后,麦金农(Ronald McKinnon)、凯南(Peter Kenen)和英格拉姆(James Ingram)等学者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各自的划分标准,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最优通货区理论。 单一指标分析法对最优货币区的标准确定主要分为以下五种: 1、要素流动性分析; 2、经济开放性分析; 3、产品多样性分析; 4、金融一体化程度分析; 5、通货膨胀相似程度分析。 二、国际收支吸收理论的内容 开放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恒等式为: Y=C+I+G+X-M 移项整理后得: X-M=Y-(C+I+G) 以B代表贸易差额 ,以A表示国内支出总额,即A=C+I+G,亚历山大将其定义为“吸收”,则上式变为: B=Y-A 该式为吸收论的基本恒等式,亚历山大赋予这一会计恒等式以逻辑上的因果关系,认为右端(Y-A)为因,左端B为果,由此得出结论:国际收支顺差是吸收相对于国民收入不足的表现,而国际收支逆差则是吸收相对于国民收入过度的结果。因此,一国国际收支状况最终都是要通过改变收入或吸收来进行调节。 吸收理论具有强烈的政策涵义,它认为国际收支调节属于政策调节,主张运用宏观需求管理政策和汇率调整政策,通过增加收入Y的支出转换政策或者减少支出A的支出变更政策,或者兼及二者,前者可以通过货币贬值、贸易控制等将需求从国外商品转向国内商品;后者可采用货币紧缩、预算限制甚至直接控制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三、对国际收支吸收论的评价 吸收论以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采用一般均衡分析的方法,将国际收支纳入其宏观分析模型,从总收入与总支出的相对关系出发考察国际收支问题,克服了弹性论局部均衡分析的局限性,较之弹性论前进了一大步。同时,吸收论还

文档评论(0)

pehalf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201060146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