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第六章到第九章.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一第九章 第六章课程 第一节课程与课程理论 一、 课程的含义 “课穆” 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屮(选择) (一) 课程即教学科目 现在课稈改革已明确把综合实践课列入课稈 (二) 课程即学习经验 杜威根据实用主义经验论反对“课程是活动或预先决定的日的”这类观点。在他看来手段与 目的是同一过程不可分割的部分。所谓课程,即学生的学习经验。 (三) 课程即文化再生产 鲍尔斯和金蒂斯是这一观点的重要代表人物。 (四) 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 在这方面,当今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是巴西的佛雷尔。 课程:是对冇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 材全部内容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名词解释) 二、 课程理论流派(简述、简答) 1、 课程应以儿童的活动为屮心:杜威(经验实用主义)认为课稈应该以儿童为出发点、为 中心、为目的。 2、 课程的组织应该心理学化 (二) 学科屮心主义课程论 (三) 社会改造主义课稈论 (四) 存在主义课稈论 (五) 麻现代主义课程论:多尔在分析和批判泰勒模式的基础上把他设想的后现代课稈标准 概括为“4R “,即丰富性、循坏性、关联性、严密性(最重要的)。 第二节课程组织 一、 课程目标 (一) 课程1=1标的特征:1整体性2阶段性3持续性4层次性5递进性6时间性 (二) 确定课稈日标的方法:1筛选法2参照法 二、 课程内容 (一) 课程标准(名词解释、选择) 课稈标准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发挥着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作用,可以确保不同教 师有效地、连贯地、H标一致地开展教学T作。编写课程标准是开发课稈的重要步骤。 (二) 教材:主要是由目录、课文、习题、实验、图表、注释和附录等部分构成,课文是 教材的主体部分。 三、 课程类型 (一)学科课稈与活动课程 学科课稈又称“分科课程”,它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的基础。我国古代的“六 艺”、古希腊的“七艺”和“武士七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都 可以说是最早的学科课程。 学科课稈的优点在于,它比较强调每一学科的逻辑知识;其缺点是,它较少考虑学科Z间的 相互联系,而把每一学科看成是与其他学科互不关联的实体。 活动课程强有多种含义。调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或称“活动课程”或“儿童屮心课程”(杜 威)。 (二) 综合课程与核心课稈 综合课稈乂称“广域课稈”、“统合课程”或“合成课稈”,其根木目的是客服学科课稈分科 过细的缺点。“核心课稈”既指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部分学科或学科内容,也指对学生有 直接意义的学习内容。核心课程的研究者既不主张以学科为屮心,也不主张以儿童为中心, 而是主张以人类社会的基木活动为屮心。 社会问题课稈是核心课稈的重要表现形式,即以当代社会问题为屮心组织的课稈。 (三)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显性课稈是一个教育系统内或教冇机构屮用正式文件颁布而提供给学生学习,学生通过考核 示可以获得特定教冇学丿力或资格证书的课程,表现为课程方案屮明确列出和有专门要求的课 程。(名词解释) 隐性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则是以内隐的、间接的方式呈现的课程。(选择) 隐性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1观念性隐性课稈2物质性隐性课稈3制度性隐性课程4心理性 隐性课稈 (四) 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 国家课程也称“国家统一课程”,负责编制国家课程的编制屮心一般具有如下特征:1权威 性2多样性3强制性 校木课稈是相对于国家课稈而言的,它是一个比较笼统的、宽泛的概念,并不是局限于木校 教师编制的课程,还包括其他学校教师编制的课程或学校之间教师合作编制的课稈。 四、课程评价 1967年斯克里文首先采用了 “形成性评价”这个专门术语。 第三节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影响课程变革的重要因素:(论述) (一) 政治因素与课程变革:1课程变革的H标厘定2课程变革的内容选择3课程的编制 过程 (二) 经济因索与课程变革:1经济领域劳动力索质提高的要求制约课稈目标2经济的地 区差异性制约课稈变革3市场经济与课稈变革(1)课稈价值取向的变化(2)课稈 目标综合性(3)课程结构的优化 (三) 文化因素与课程变革:文化模式与课程变革2文化变迁与课程变革3文化多元与课 程变革 (四) 科技革新与课稈变革(简答):1科技革新制约课程变革的目标2科技革新推动课程 结构的变革3科技个性煤响着课程变革的速度 (五) 学生发展与课稈变革-:1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性与课程变革2学生需要与课稈变革3 课程变革着眼点:最近发展区 第七章课堂教学 第一节教学与教学理论 一、教学及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学的含义 1教学的含义:“教”离不开“学”,“学”也离不开“教”。杜威“教Z于学就如同卖Z于买。” 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