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中药师培训-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常用动物类中药的鉴别 动物药类中药的鉴别.ppt

执业中药师培训-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常用动物类中药的鉴别 动物药类中药的鉴别.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鳖虫 【来源】鳖蠊科动物地鳖及冀地鳖的雌虫干燥体。 【性状】 地鳖 扁平卵圆形,头端较狭,尾端较宽。 背部紫褐色,有光泽,腹面红棕色。 背部有胸背板3节,腹背板9节,复瓦状排列。 头部有触角1对,胸部有足3对,常脱落。 质松脆易碎,气腥臭,味微咸。 冀地鳖 体型稍大,长椭圆形。 背部黑棕色,边缘常有黑色小点及淡黄褐色斑块。 桑螵蛸 【来源】螳螂科昆虫 大刀螂 --团螵蛸(软螵蛸) 小刀螂 的卵鞘 --长螵蛸(硬螵蛸) 巨斧螳螂 --黑螵蛸(硬螵蛸) 【性状鉴别】 团螵蛸: 略呈圆柱形或半圆柱形。 表面浅黄褐色 体轻,质松而韧。 断面外层海绵状,内层为放射状排列 的小室,每室1卵。 桑螵蛸 【性状鉴别】 长螵蛸 长条形。表面灰黄色,上面有一带状隆起,质硬而脆 黑螵蛸 较小,略呈平行四边形。表面灰褐色,上面有一带状隆起,近尾端微向上翘。质硬而韧。 斑 蝥 【来源】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黄黑小斑蝥的虫体。 【成分】 主含斑蝥素。为剧毒成分。 【理化鉴别】粉末微量升华:镜检可见柱形、棱形结晶。 【性状鉴别】 南方大斑蝥: 长圆形,有复眼和触角各一对(触角多已脱落)。 背部具革质鞘翅,黑色,有3条黄色或棕黄色横纹。胸腹部乌黑色,胸足3对。 有特异臭气,刺激性强,不宜口尝。 黄黑小斑蝥: 外形相似,但体小。 僵 蚕 【来源】蚕蛾科昆虫家蚕的幼虫因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而致死的虫体。 【性状鉴别】 圆柱形,多弯曲,形体似蚕。 表面黄白或灰白色,被白色粉霜。腹面有足8对,其中4对明显。 质硬脆,易折断。断面平坦,外层白色,中间棕黑色有光泽 “胶口镜面”,内有4个亮圈(丝腺环)。 气微腥,味微咸。 海 马 【来源】海龙科动物线纹海马(克氏海马)、刺海马、大海马、三斑海马、小海马(海蛆)的干燥体。 【性状】 线纹(克氏)海马: 黄白色,弯曲。 头略似马头,有一管状长吻;躯干部七棱形;尾部四棱形,渐细向内卷曲;体上有瓦楞形节纹和短棘;习称“马头蛇尾瓦楞身”。 体轻,骨质,坚硬。 气微腥,味微咸。 蛤 蚧 【来源】壁虎科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干燥体。 【产地】主产于广西。有人工养殖。 【性状】 头扁平三角形,吻鳞不切鼻孔,两眼多凹陷成窟窿,无眼睑。 背部灰黑色或银灰色,有黄白色或绿色斑点 四足均有五趾,趾底面有吸盘,除第一趾外均有爪。 尾细长,有明显的6~7 个银灰色环带 质坚韧,气腥,味微咸。 金钱白花蛇 【来源】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的幼蛇去内脏的干燥体。又叫“小白花蛇” 【性状】 小圆盘形,铜钱状,头在中央,尾常纳口中。 盘径约3cm,蛇体直径约4mm;亦有蛇体较大。 背部黑棕色,有光泽,具多数白色环纹,并有一条显著突起的脊棱;腹部黄白色,鳞片稍大。 气微腥,味微咸。 蕲 蛇 【来源】蝰科动物五步蛇除去内脏的干燥体.习称“大白花蛇”。 【性状】 头呈三角形,吻端向上突起,习称“翘鼻头”。 背部浅棕色,有24个灰白色菱方形斑纹,习称“方胜纹”。 腹部灰白色,鳞片较大,有多数类圆形黑斑,习称“连珠斑”。 蕲 蛇 【性状】 尾骤细而短,末端有一枚三角形的角质鳞片,习称“佛指甲”。 气腥,味微咸。 “龙头虎口翘鼻头,方胜珍珠佛甲尾”。 乌梢蛇 【来源】游蛇科动物乌梢蛇除去内脏的干燥体。 【性状】 全体乌黑或黑褐色,被菱形细鳞。 脊部高耸成屋脊状,俗称“剑脊”。脊下鳞片向外突起,形成2-3条纵贯全体的黑线。 尾渐细而长(习称“铁线尾”)。 质坚硬,气腥,味淡。 鲜石斛 金钱白花蛇 蕲[qí] 蛇 乌梢蛇 形态 小圆盘形,铜钱状,头在中央,尾在纳口 “龙头虎口翘鼻头,方胜珍珠佛甲尾” 脊部高耸 “剑脊”。尾渐细而长 “铁线尾” 颜色,斑纹 背部黑棕色,白色环纹 浅棕色,灰白色菱方形斑纹 乌黑或黑褐色,被菱形细鳞 麝 香 【来源】鹿科动物林麝、马麝或原麝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采收加工】野麝:多在冬季至次春猎取,捕获立即割取香囊,阴干,习称“毛壳麝香”;剖开香囊,除去囊壳,取囊中分泌物,习称“麝香仁”。 【成分】主含麝香酮(左旋油状液体,有特异强烈香气)。 【理化鉴别】 冒槽现象:取毛壳麝香,用特制的槽针插入,取出,检视,槽内麝香仁应有逐渐膨胀高出槽面的现象。 水试:加水湿润,手搓能成团,再用手指轻揉即散,不应沾手、染手、顶指或结块。 火试:粉末少许于坩埚中灼烧,初则迸裂跳动,随即熔化膨胀起泡(大一倍以上),油点似珠,香气浓烈,灰为白色。无毛、肉焦臭味,无火焰或火星出现。 麝 香 【性状鉴别】 1、毛壳麝香(原个): ①囊状球体,开口面略平,棕褐色,密生灰白或灰棕毛,中央有一小孔。 另一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