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几点看法(论文).doc

对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几点看法(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对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几点看法 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促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历程(张春兴,《教育心理学》P296)。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比仅教给学生科学知识更有价值。但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见解颇多。综合有关的理论与学生的实际,笔者认为,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过程中,至少应当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创设活跃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认为:条件作用过程中之所以产生学习(刺激与反应联结),主要是由于强化物(无条件刺激)能满足个体需求而产生后效强化的原因。这就是说在教学活动中,只有教学情境(强化物)对学生产生了吸引力(满足个体需求),学生才能将注意力转移到教学中来(产生学习),教师也才有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可能。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课堂气氛的处理。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能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而又不感到累和泛味。这就从根本上在学生心中确立了“学习活动是一种很愉快的活动的观念”,从而保证了学生从心理上接纳学习活动,并进而喜欢上学习活动(产生后效强化)。 另外,按行为主义的观点,我们在创设活跃的教学情境的同时,还要注意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及时反馈。如:及时表扬和及时惩罚。当学生表现出良好行为时,及时给予表扬,当学生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或其它不利于教学活动开展的行为时,及时给予批评,以提醒其注意。但我们要注意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这样才能保证将极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 当然,行为主义取向的教学方式过于重视外诱控制而不利于培养学生长期的求知热忱,手段目的化的结果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但在教学之初,通过很好的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使之具有正诱因的特征,从而引导学生喜欢学习,自然是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首要条件。 二、让学生明确学生的目的及其对自身发展的作用,并保证所学知识与学生学习能力相符。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读书求知的教育功用,是帮助学生心理成长,而此项教育功用能否发挥,则取决于学生是否明白所学知识与其自身成长之间的关系。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时应当首先将所教内容的实际价值告诉学生,只有当学生发现学习对象的对自身成长的意义和价值(即能满足个体的需求)之后,才能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持久的学习动机。 其次,我们的教学内容要尽量保证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符,至少要保证大部份教学内容是学生能够理解的,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会主动学习。 三、了解和关爱每一位学生。 了解与关爱学生是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根本要求。了解学生的心理,其实也就是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将人的需求分成了两大类:缺失性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隶属与爱的需求→自尊的需求)和成长需求(包括知的需求→美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按马斯洛的理论,一个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各层之间是有顺序的,当前一个层次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后一个层次的需求就不可能得到发展。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特别是学习动机差的学生)的需求层次水平,对症下药,从心理上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如对那些生活上有困难的、缺乏父母关爱的、考试长期失败的学生,我们都应当了解他们,让他们感觉到师生和班级对他们的关爱与重视,尽可能弥补他们的缺失性心理需求,让他们有可能去发展自身的成长需求。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求知的动机。也才能因此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 四、正确合理的归因。 这里讲的归因,就是对形成学生已有学习结果的原因进行解释,归因的正确合理与否对一个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有着极大的关系。在归因理论方面,美国心理学家韦纳的归因论是解释学习动机最有系统的理论。韦纳经过研究,发现一般人通常将自己工作的成功与失败归结为以下六个方面的原因:能力、努力、运气、身心状况、其它。并按各因素的性质,分别纳入因素来源(内在或外在)、稳定性(稳定与不稳定)、能控制性(能控制与不能控制)三个向度中。如能力:就属于内在的、稳定的、不能控制的因素。而努力则属于不稳定的、内在的、能控制的因素。 一般而言,每一个学生都会主动对自己的学习成就进行归因,并且,按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芬顿的自我价值论的观点,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的学生都喜欢将自己学习的成功归因为能力,而不是努力、运气或者其它。因为在学生的心中,能力是内在的、稳定的,当然也是最可信的。其它因素都有很大的不稳定性。这种归因倾向,就使得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了信心,就算有时考好了,他们也会将之归因于运气、努力的结果或者其它的原因(如认为是别人粗心大意才让自己考的比他们好),而不是因为自己能力的缘故。这种长期的消极归因,势必使这一类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影响学生健康人格的的形成,如产生避败心理甚至绝望。 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红土情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