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自然环境分析
[摘要]本文根据野外考察和卫片解译,对长白山的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土壤、植被进行了全面系统性地阐述与分析,为长白山保护与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长白山;自然环境
中图分类号:S233.9
长白山是我国的十大名山之一,东北三大名山之首。火山地貌壮丽,生态系统自然而多样,景观独特,旅游资源丰富。同时,生物多样性高居中纬度之冠,又是三江之源,保护意义突出。为了带动我省旅游资源的开发,加强区内的保护工作,我省采取“九加一”模式,建立了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其职能与地级市相同。由此,拉开了长白山的保护和开发的新篇章。
长白山的保护和开发,必须建立在科学的认识基础上。长白山保护开发区自然环境分析尤为重要。
1地质、地貌
1.1地质
本区位于欧亚板块中朝地台(小板块)的东北边缘,主体为太子河――浑江坳陷,其南部为营口――宽甸隆起,北部为铁岭――靖宇隆起。地台基底为寒武――奥陶纪变质岩,主要为大理岩、变质砂岩等,出露于本区周遍山地及区内孤立山体上。
由于欧亚板块仰冲,在张力作用下,其前部发生了深大断裂――鸭绿江大断裂。断裂的北端,成为岩浆上涌通道,并多次喷发,形成了本区主要的地表出露岩石――基性至中酸性的喷出岩。其中分布面积较广的喷出岩有:玄武岩,碱性粗面岩、凝灰岩、黑曜岩、火山灰等。
1.2地貌
区内地貌类型主要有火山熔岩地貌、流水地貌、冰缘地貌、重力地貌、古喀斯特地貌。其中火山熔岩地貌主要有火山中山、小火山、熔岩台地;流水地貌主要为侵蚀剥蚀中山、侵蚀剥蚀低山、侵蚀剥蚀台地、冲积洪积台地、河流阶地和漫滩;古喀斯特地貌以喀斯特洞穴为主;冰缘地貌见于长白山火山锥体上,主要为在冻融作用下,与重力及流水作用复合,形成的倒石堆及箱形河谷。
1.2.1熔岩台地
熔岩台地地域面积广阔,是本区最常见的地貌类型,分布于海拔600-1000米之间。
第三纪末,本区为准平原化的浅盆地,第四纪初的早更新世,沿鸭绿江大断裂发生了规模巨大的裂隙式火山喷发,喷出物为流动性强的基性岩浆,岩浆在盆地内流动、冷凝,形成厚度在200-400米的玄武岩地层。
之后,流水在玄武岩之中切割出大量的沟谷和河谷。原来平坦的地面也就转化为微起伏的玄武岩台地。
1.2.2火山锥
火山锥座落于熔岩台地上,是中心式火山喷发的产物。本区拥有一个主锥体和多个小锥体。长白山火山锥介于1800-2691米之间,为火山中山。它形成于中更新世,由于喷出物为中酸性岩浆,有一定流动性,遂堆积成坡度较小的盾状火山体,一般坡度在15-20度左右。
火山锥的主要组成岩石为碱性粗面岩及黑曜岩等。
长白山火山锥在后期流水侵蚀及冻融作用下,形成了许多沟谷,加大了地面起伏。特别是二道白河箱形谷地,深切于火山锥体之内。在冻融作用和重力作用下,谷坡直立,谷坡下部堆积了倒石堆。由此,极大地提高了火山锥体的险峻程度。
1.2.3山麓
山麓介于熔岩台地与火山锥之间,由火山锥向熔岩台地倾斜,坡度一般在5—10度,分布于海拔1000-1800米之间。
山麓形成于熔岩台地和火山锥之后,为更新世末期至全新至喷发物,呈同心圆状堆积于火山锥周边。成为火山锥体与熔岩台地之间的过渡带。其组成物质多为凝灰角砾岩和火山灰及浮石等。
1.2.4河谷
在火山锥、坡麓和熔岩台地中,存在着大量的谷地。谷地以火山锥为核心,沿构造脆弱线呈放射状扇形分布。通常,谷地被认定为流水侵蚀下形成的河谷。
火山锥和坡麓上发育的河谷深切于内,谷坡陡峭,谷底狭窄,部分隘谷或峡谷状。而发育在熔岩高原中的河谷则常为宽浅谷地,发育有一、二级甚至多级阶地,沉积有粗砂和火山渣(灰)等物质。受玄武岩柱状节理极为发育特性的影响,谷坡坡度一般较大。
2气候
本区地带性气候为温带湿润的季风气候。冬季盛行风来自干冷的大陆,气候寒冷而干燥;夏季盛行风来自海洋,气候温暖湿润。受长白山山脉走向的影响,致使本区存在迎风坡与被风坡的坡向差异,导致池南区和池西区降水更为丰沛,积温也略高,而池北区则降水减少,积温也偏低。
区内气候最为显著差异是由地形变化引起的五个气候带分异。
2.1山地针阔混交林气候带
本气候带是山地垂直气候带的基带,位于海拔1100米以下,冬长而寒,夏短而温暖,年平均气温3oC左右,一月(冷月)-15――17oC,七月(热月)17-19oC。≥10oC活动积温>1500o,无霜期为100-120天,太阳辐射为124-125千卡/厘米2·年,年降水量700-800毫米。6-9月降水<600毫米,湿润系数<2。年平均相对湿度71-72%,年平均风速<3.9米/秒,雾日为38-90天。
2.2山地针叶林气候带
本气候带位于海拔1100——1800米之间,阴湿冷凉为其主要特征,年降水量为800-1000毫米。由于林高树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说课稿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pptx
- 2024 年度民主生活会“四个对照”方面(存在问题、原因剖析及整改措施).docx VIP
-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常见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ppt实用课件.pptx
- 律师事务所实习指导计划和实务训练情况说明.docx VIP
- 《数学物理方法》PPT课件(全).pptx
- 改色和着色玻璃的熔窑操作..ppt
- 英语听力教程2(第三版)张民伦课后习题答案.pdf
- 课件-3.7 《比较不同的土壤》(共29张).pptx VIP
- 矿井音频电穿透技术与装备(0903).pdf
- 企业政策性搬迁单独税务管理和核算案例.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