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 六年级下册 部编版
PAGE
PAGE 1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前解析】
关注课文人物:李大钊(1889~1927)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父母早亡,跟随祖父长大。1913年,他东渡日本留学。1918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担任图书馆主任。他把北大图书馆变成了传播新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阵地。这一年,年青的毛泽东和李大钊结识了。他们在北大红楼,建立了革命的友谊。
李大钊同志为了解救苦难的中国人民,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英勇奋斗了一生。最后献出了他的宝贵生命。他牺牲时,年仅三十八岁!
关注时代背景:杀害李大钊,中国反动派第一次使用了从帝国主义国家买来的绞架。李大钊昂首走上绞架,发表了最后的演讲,他说:“我们已经培养了许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教学目标】
1.会写“稚、避”等15个字,正确读写“埋头、幼稚”等2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事。
3.关注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英雄革命气概。
4.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3.查找资料,了解先辈的革命事迹。
【教学重难点】
了解李大钊被害的过程,通过细节描写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收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阀、避”等15个字,正确读写“埋头、含糊”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感知题目
1.教师导入新课: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创造的?让我们走进《十六年前的回忆》,去感受那令人难忘的历史画面。(板书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
出示课件1:
2.教师引发思考:课文题目为什么是“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回忆的又是什么呢?
3.教师组织交流: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谈一谈对李大钊的了解,教师适当补充。
(设计意图:对于革命,学生太陌生;对于革命事迹的伟大,学生难以感同身受。因此,上课之前,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有助于学生了解、感受那些令人难忘的历史事件。)
二、初读课文,感知语句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
出示课件2:
2.指名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3.教师引导:作者是在父亲逝世十六周年时,通过回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以及父亲遇难后家人的沉痛心情来叙述课文的。我们把这种表达方法称作倒叙。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设计意图:“磨刀不误砍柴工”,生字词的学习,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拉近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5.课堂总结,归纳方法。
教师小结:作者是在父亲逝世十六周年时写的,通过回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在法庭上以及父亲遇难后的沉痛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我们把这样的表达方法称作倒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词语。
2.学生对照课本,检查改错。
3.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4.默读课文。
(设计意图:听写有利于夯实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能够激发学生钻研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还能够使学生养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二、品析词句,解读人物
1.品析人物语言,学习“被捕前”。从语言训练入手,着重引导学生体味李大钊说的两句话。
出示课件3:
(1)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品味词语所包含的意思。
出示课件4: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2)教师提示:抓住词语“坚决”“常”“轻易”“什么时候”,让学生在品词中体会父亲的坚决无私和大无畏精神。
(3)将“我哪能离开呢?”这句话换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板书:被捕前——忠于革命)
2.体味人物神态,学习“被捕时”。
教师引导:抓住两句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从中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
出示课件5:
预设一:“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不慌不忙”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李大钊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精神,更与敌人的来势汹汹形成强烈对比。
预设二:“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从“惯有”一词,体会到李大钊处变不惊,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伟大精神。
3.体会对比描写手法的反衬作用。
(1)教师引导:文章“被捕前”“被捕时”两部分内容,采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呢?
预设:对比描写
出示课件6:
教师引导: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出示课件7:
预设1:父亲烧文件“我”提出问题时的态度,与父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保健按摩师评分记录表.doc
- 《典型交通事故案例》课件.pptx VIP
- 变电站土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 VIP
- 2021年全国新高考1卷数学试卷.pdf
- 专题14 电磁感应 -【好题汇编】十年(2015-2024)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 Celestron星特朗Deluxe 80EQ 天文望远镜用户手册(#81048).pdf
- 2024年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pdf VIP
- 老年人的安全用药与护理.pptx VIP
- 合作原则下浅析《良医》中的医患对话.docx
- 惠普HP Car Camcorder f650 seriesHP Car Camcorder f650x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中小学教案和课件设计,辅导班课程规划及资料定制,小初高复习资料分 + 关注
-
实名认证服务提供商
我们是一支专业团队,致力于成为您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我们提供中小学教学方案设计、公开课精品课件PPT定制、辅导班课程规划以及教学资源的创作等个性化服务。无论是中高考还是小升初阶段,我们都能为您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服务。
文档评论(0)